您的位置: 首页> 易资讯> 政策法规>政府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

【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9 来源:国务院 浏览次数:335
核心提示:为创新经济发展改革制度,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科技金融创新、军民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经国务院批准,印发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通知内容明确了推广的改革举措(共23项)详细内容,请阅读文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

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

国办发〔2018〕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京津冀、上海、广东(珠三角)、安徽(合芜蚌)、四川(成德绵)、湖北武汉、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8个区域和有关省市、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科技金融创新、军民深度融合、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取得了一批改革突破和可复制推广经验,国务院办公厅已于2017年印发通知予以推广。之后,相关方面继续加强改革探索,形成了新一批支持创新的改革举措,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广的改革举措(共23项)

(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5项: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省级行政区内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跨市(区)审理;以降低侵权损失为核心的专利保险机制;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基于“两表指导、审助分流”的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审判机制。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面4项: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技术股与现金股结合激励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方利益捆绑机制;“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

(三)科技金融创新方面5项: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置科技创新专板;基于“六专机制”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推动政府股权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容错机制;以协商估值、坏账分担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商标质押贷款模式;创新创业团队回购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所持股权的机制。

(四)军民深度融合方面6项。

(五)管理体制创新方面3项:允许地方高校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以授权为基础、市场化方式运营为核心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以地方立法形式建立推动改革创新的决策容错机制。

二、高度重视推广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要着力推进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把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列为本地区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推广工作方案。要加强督促检查,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复制推广工作,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产生实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积极协调、指导推进复制推广工作。需国务院批准的事项要按程序报批,需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部门规章规定的按法定程序办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要适时督促检查推广工作进展情况及效果,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附件: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推广清单

国务院办公厅

2018年12月23日

(本文有删减)

附件

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推广清单

 

序号
改革举措
主 要 内 容
指导部门
推广范围
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共5项)
1
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
整合分散的审判资源,实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实现审判力量集中、审判标准统一,提高审判效率,缩短审判周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知识产权局
全国
2
省级行政区内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跨市(区)审理
授权市级人民法院跨市(区)管辖省级范围内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集中优势审判资源管辖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实现裁判标准统一。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
全国
3
以降低侵权损失为核心的专利保险机制
围绕专利应用和维权,开发包括专利代理责任险、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等保险产品,降低创新主体的侵权损失。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
全国
4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
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时,可以引入技术调查官,帮助法官准确高效地认定技术事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
全国
5
基于“两表指导、审助分流”的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审判机制
法官助理庭前指导原被告双方聚焦问题,指导原被告双方填写《诉讼要素表》和《有效抗辩释明表》,帮助原告全面检视己方诉讼请求和证据,向原被告双方释明裁判法律依据;庭审时法官主要审理上述两个表格中的焦点问题,大幅减少反复释明法律规定和讨论原被告双方的无效主张、抗辩质证的时间,提高庭审效率,缩短诉讼周期。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
全国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面(共4项)
6
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赋予科研人员一定比例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将事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前置为事前国有知识产权所有权奖励,以产权形式激发职务发明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动力。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科院、司法部
8个改革试验区域
7
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以技术交易市场为依托,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将技术供给方、技术需求方、技术中介整合在一起,集成技术、人才、政策、资金、服务等创新资源,帮助高校、科研院所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科技部
全国
8
技术股与现金股结合激励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方利益捆绑机制
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后,以“技术股+现金股”组合形式持有股权,与孵化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
9
“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
以校地产业研究院为平台,有针对性为企业设计和实施研发项目,研发团队全程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帮助企业突破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供给的有效性。
科技部
全国
三、科技金融创新方面(共5项)
10
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置科技创新专板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出“科技创新板”,提供挂牌展示、托管交易、投融资服务、培训辅导等服务,开拓融资渠道,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国证监会
8个改革试验区域
11
基于“六专机制”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
银行完善以专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专项激励考核机制和专属客户信贷标准为核心的科技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试点银行建立专营组织架构体系、专业经营管理团队和专门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科技型企业推出远期共赢利息、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专属信贷产品,为轻资产、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保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
12
推动政府股权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容错机制
针对地方股权基金中的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设置不同比例的容错率,推动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企业发展早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全国
13
以协商估值、坏账分担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商标质押贷款模式
简化质押登记流程,建立商标质物处置机制,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开展商标权质押贷款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
全国
14
创新创业团队回购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所持股权的机制
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在参股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所办企业时,约定在一定时期内,创新创业团队可按照投资本金和同期商业贷款利息回购股权,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全国
四、军民深度融合方面(共6项)
五、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共3项)
21
允许地方高校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
将职称评审和人才引进自主权下放给地方高校,允许高校因需评聘科研教学人员,自主制定招聘方案、设置岗位条件,依规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公开招聘,及时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稳定骨干人才。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8个改革试验区域
22
以授权为基础、市场化方式运营为核心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
在不改变所有权前提下,科研仪器设备所有方与专业服务机构协议约定服务价格,或约定服务收入分配比例,授权专业服务机构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提高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免税进口的科研仪器设备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
23
以地方立法形式建立推动改革创新的决策容错机制
通过制定实施地方性法规,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负责人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实施创新项目中出现工作过失或影响任期目标实现的,只要没有谋取私利、符合程序规定,可免除行政追责和效能问责。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审计署
全国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信息推送、随时随地查看不是事!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定时推送资讯信息、文库信息、招标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吧!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2021年12月I目录前言...........................................................................................................1一、发展形势.............................................................................................2(一)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形势..........................................................2(二)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5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目标..................................................................................9三、重点任务...........................................................................................10(一)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10(二

立即阅读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1—“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1比2015年提高了约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28%。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62%品位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1.主要资源产出率(元/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亿

立即阅读

“ 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2—“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是前瞻布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生物经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一、生物经济发展形势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正在勾勒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生物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生物领域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生物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立即阅读

关于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针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气象局、林草局编制了《“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