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易资讯> 行业百科

什么是煤调湿技术?

【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3 浏览次数:712
核心提示:煤调湿技术是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掉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控制在6%左右,然后装炉进行炼焦生产。煤调湿技术共开发了导热油干燥方式——蒸汽干燥方式——硫化床装置三代,其常用的煤干燥器有转筒干燥器、直立管气流式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器等。详细内容,请阅读全文!

煤调湿技术是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掉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控制在6%左右,然后装炉进行炼焦生产,“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煤调湿技术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煤调湿技术有严格的水分控制措施,能确保焦炉煤水分的恒定。该技术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所含水分,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焦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既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

81213.1

简史

煤调湿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开发了如下三代煤调湿技术:

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方式。该方式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煤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的显热,然后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导热油对煤料进行间接加热,从而使煤料干燥。

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该方式利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背压汽或工厂内其他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蒸汽对煤料进行间接加热干燥。日本正在使用的煤调湿技术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

第三代是最新一代硫化床装置。该装置设有热风炉,采用焦炉煤道废气和焦炉煤气对其进行加工。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开始进行装炉煤调湿装置的试验和生产过程,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81213.2

受洗选工艺、外购精煤水分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捣固焦的人炉煤水分偏高,各单种煤水分在17%~20%波动,易造成焦炉煤气中携带的水蒸气增多,消烟除尘车点不着火,无法正常运行。另外,焦炉煤水分偏高增加炼焦过程中高氨氮废水的排放量,增加废水处理负荷。配煤水分经常在15%以上,增大煤槽下料、闸门的开启、电磁振动给料机下料、煤粉碎及焦炉热工管理等操作难度。因此,要达到捣固焦炉控制的人炉煤水分指标为8%~11%,必须采用煤调湿技术 。

原理

煤结焦过程中,水分不参与成焦。煤经过干燥后,装炉煤水分降低而且稳定。由于焦炉在日常操作下的单位时间内供热量是稳定的,一定量的煤的结焦热是一定的。所以,装炉煤水分稳定有利于焦炉操作稳定,避免焦炭不熟或过火,装炉煤水分降低,使焦饼中心温度在100℃左右的停留时间缩短,于是结焦速度加快、炼焦耗热量减少。装炉煤水分降低到6%以下时,煤颗粒表面的水膜变得不完整,水分越低,水膜越少越小完整。由于煤颗粒表面水膜阻碍煤颗粒间相对位移,所以,煤干燥后装炉煤流动性改善,煤颗粒之间的间隙容易相互填满,于是装炉煤散密度增大。装炉煤散密度增大和结焦速电加快可使焦炉生产能力高,同时改善焦炭质量或者多用高挥发分弱粘结性煤炼焦。

81213.4

主要设备

常用的煤干燥器有转筒干燥器、直立管气流式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器等。

(1)转筒干燥器。主体是低速旋转的转筒,以一定的倾斜角安装。转筒内设有扬料板。湿煤从进料箱加入转筒的一端,用螺旋叶片推送入转筒内。热气体由转筒的同一端或另一端送入。在转筒内,煤和热气体的流向有并流或逆流两种。操作时,倾斜的转筒以低速转动,进入筒体的煤一面被扬料板不断扬起到热气流中蒸发出水分,一面沿筒体纵向由高端向低端移动,最终从转筒的低端卸出。这种煤干燥器对上述两种工艺流程都适用,容积蒸发强度为35-40kg/(m3·h)。

(2)直立管气流式干燥器。简称直立管。湿煤从加料器直接送入直立管的下部。来自燃烧炉的高速热气流从直立管底部送入。在直立管内,热气流在以大于扬出速度夹带湿煤上升的同时将湿煤粒迅速干燥。这种煤干燥器属于流态化设备,其优点是容积蒸发强度大,但是气体分离设备即除尘设备比较复杂。由于扬出速度随煤颗粒的粒度增大而增大,所以这种设备适用于粉碎后湿煤的干燥处理。

81213.5

(3)流化床干燥器。又称沸腾床干燥器。湿煤从加料器进入流化床内。来自燃烧炉的热气流从流化床底部送入。在流化床内,经过气体分布板的热气体向上流动,热气体的流速大于流化速度而小于扬出速度;湿煤颗粒被分散在热气流中呈流动状态,类似沸腾状态;湿煤颗粒所含水分不断蒸发析出,最后从流化床出口溢出。这种干燥器的效率高、生产能力大,适用于粉碎后湿煤的干燥处理。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信息推送、随时随地查看不是事!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定时推送资讯信息、文库信息、招标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吧!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

—1—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和规范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包含生产焦炭、半焦产品为主的煤炭加工企业和钢铁等工业企业的炼焦分厂,以下简称焦化企业)依法做好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制定本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焦化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中确定排查范围和开展现场排查工作。本指南未涉及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其他事宜,参照《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隐患排查指南》)中通用要求执行。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21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6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7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GB/T33378阴极保护技术条件GB/T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393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GB/T50934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3—SH/T3533石油化工给排水管

立即阅读

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

—1—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和规范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包含生产焦炭、半焦产品为主的煤炭加工企业和钢铁等工业企业的炼焦分厂,以下简称焦化企业)依法做好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制定本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焦化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中确定排查范围和开展现场排查工作。本指南未涉及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其他事宜,参照《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隐患排查指南》)中通用要求执行。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21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6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7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GB/T33378阴极保护技术条件GB/T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393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GB/T50934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3—SH/T3533石油化工给排水管

立即阅读

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

—1—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和规范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炼焦化学工业企业(包含生产焦炭、半焦产品为主的煤炭加工企业和钢铁等工业企业的炼焦分厂,以下简称焦化企业)依法做好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制定本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焦化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中确定排查范围和开展现场排查工作。本指南未涉及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其他事宜,参照《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隐患排查指南》)中通用要求执行。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21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6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7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30040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GB/T33378阴极保护技术条件GB/T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393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GB/T50934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3—SH/T3533石油化工给排水管

立即阅读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171-2012代替GB16171-1996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standardofpollutantsforcokingchemicalindustry(发布稿)本电子稿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2-06-27发布2012-10-01实施发布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