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易资讯> 行业百科

什么是生态恢复?

【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6 浏览次数:745
核心提示:生态恢复主要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恢复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恢复的简介、背景、途径、概念说明、实施方法等内容。

人类的肆意破坏与不知节制造成了当前生态污染严重的现状,想要让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便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目标。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简介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它包括了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

“生态恢复”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含义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地域为目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生态恢复”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人类没有能力去恢复出真的天然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到一起,提供基本的条件,然后让它自然演化,最后实现恢复。因此生态恢复的目标不是要种植尽可能多的物种,而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一个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或者说目标是为当地的各种动物提供相应的栖息环境。生态恢复的方法有物种框架方法和最大多样性方法。

学术上用的比较多的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的称谓主要应用在欧美国家,在我国也有应用。而生态修复的叫法主要应用在日本和我国。

背景

人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强度,在推动全球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导致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带来了诸如森林减少、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对生物圈的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生态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突出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考验着人类的智慧。 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已经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有效处理和解决全球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恢复和重建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经成为全球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加强生态恢复理论研究,在适当的地区进行生态恢复的实践实验,对探索适合区域生态恢复的途径,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生态恢复研究得到关注,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以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已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整治与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途径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指标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遵循两个模式途径:

(一)当生态系统受害是不超负荷,并且是可逆的情况下,压力和干扰被移去后,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

如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试验站,对退化草场进行围栏封育,几年之后草场就得到了恢复。

(二)是生态系统的受害是超负荷的,并发生不可逆变化,只依靠自然过程并不能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必须依靠人的帮助,必要时还须用非常特殊的方法,至少要使受害状态得到控制。

例如在沙化和盐碱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到原始状态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草种、灌木等,进行人工种植,增加地面的植被覆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良。

概念说明

生态恢复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和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同时,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既能为自然服务,长期维持在良性状态,又能为人类社会、经济服务,长期提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服务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其概念源于生态工程或生物技术,但由于研究的着眼点、研究角度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不同,对生态恢复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以至出现了多种关于生态恢复的定义和说法。 生态恢复主要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良和重建退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学潜力。它主要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最终检验生态学理论的判决性试验。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包括各类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和驱动力、退化过程、特点等的研究;二是通过生态工程技术对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的试验示范研究,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也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实施方法

生态恢复的方法有物种框架方法和最大多样性方法。

物种框架方法

是指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些物种通常是植物群落中的演替早期阶段(或称先锋)物种或演替中期阶段物种。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只涉及一个(或少数几个)物种的种植,生态系统的演替和维持依赖于当地的种源(或称“基因池”)来增加物种和生命,并实现生物多样性。因此这种方法最好是在距离现存天然生态系统不远的地方使用,例如保护区的局部退化地区恢复,或在现存天然斑块之间建立联系和通道时采用。

应用物种框架方法的物种选择标准:

抗逆性强:这些物种能够适应退化环境的恶劣条件。

能够吸引野生动物:这些物种的叶、花或种子能够吸引多种无脊椎动物(传粉者、分解者)和脊椎动物(消费者、传播者)。

再生能力强:这些物种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能够帮助生态系统通过动物(特别是鸟类)的传播,扩展到更大的区域。

能够提供快速和稳定的野生动物食物:这些物种能够在生长早期(2-5年)为野生动物提供花或果实作为食物,而且这种食物资源是比较稳定的和经常性的。

最大多样性方法

是尽可能地按照该生态系统退化以前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水平种植物种进行恢复,需要大量种植演替成熟阶段的物种,先锋物种被忽略。这种方法适合于小区域高强度人工管理的地区,例如城市地区和农业区的人口聚集区。这种方法要求高强度的人工管理和维护,因为很多演替成熟阶段的物种生长慢,而且经常需要补植大量植物,因此需要的人工比较多。

采用最大多样性方法,一般生长快的物种会形成树冠层,生长慢的耐荫物种则会等待树冠层出现缺口,有大量光线透射时,迅速生长达到树冠层。

因此可以配种10%左右的先锋树种,这些树种会很快生长,为怕光直射的物种遮挡过强的阳光,等到成熟阶段的物种开始成长,需要阳光的时候,选择性地砍掉一些先锋树,砍掉的这些树需要保留在原地,为地表提供另一种覆盖。留出来的空间,下层的树木会很快补充上去,过大的空地还可以补种一些成熟阶段的物种。

最大多样性方法是尽可能地按照该生态系统退化以前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水平种植多样物种进行恢复。生态恢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根据污染程度来选择最合适的恢复技术,生态污染严重至此,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重视起来,保护环境,尊重大自然,让污染离我们越来越远!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信息推送、随时随地查看不是事!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定时推送资讯信息、文库信息、招标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吧!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临时用地管理制度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重要制度之一。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加强临时用地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临时用地范围界定不规范、超期使用、使用后复垦不到位及违规批准临时用地等问题,甚至触碰了耕地保护红线。为规范和严格临时用地管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界定临时用地使用范围临时用地是指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等临时使用,不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使用后可恢复的土地(通过复垦可恢复原地类或者达到可供利用状态)。临时用地具有临时性和可恢复性等特点,与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等无关的用地,使用后无法恢复到原地类或者复垦达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用地,不得使用临时用地。临时用地的范围包括:(一)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的直接服务于施工人员的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包括临时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工棚等使用的土地;直接服务于工程施工的项目自用辅助工程,包括农用地表土剥离堆放场、材料

立即阅读

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解读临时用地管理新政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出台基于怎样的背景?有哪些主要内容?地方在推进有关工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进行了解读。出台的背景临时用地不临时、侵占耕地红线、破坏市场公平等当前临时用地管理在保障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地方管理实践中还存在违规审批、复垦恢复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临时用地永久占用侵蚀耕地红线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规对临时用地的规定比较原则,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临时用地审批过程中,对临时用地的范围、使用期限等认识和把握不一致。二是临时用地审批层级不统一,权责不对等,与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等相关审批事项衔接不够。三是一些地方存在临时用地使用后复垦恢复不到位,形成临时用地长期化等问题。四是一些地方临时用地批后日常监管措施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自然资源部出台了《通知》,从界定临时用地使用范围、明确临时用地选址要求和使用期限、规范临时用地审批、落实临时用地恢复责任、严格临时用地监管等五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和严格临时用地管理。

立即阅读

自然资源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总体要求适用范围规划定位工作原则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编制主体与程序成果形式基础工作统一底图底数分析自然地理格局重视规划实施和灾害风险评估加强重大专题研究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主要编制内容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战略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推进国土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审查要求附录A名词解释和说明附录B规划分区附录C规划图件目录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附录E规划指标体系附录F强制性内容附录G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

立即阅读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明确提出强化节地标准建设。为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标准对建设项目用地的控制作用,促进标准未覆盖或者超标准用地的建设项目合理用地,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现就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重要性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是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学合理用地的重要支撑。各地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对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意义,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细化操作程序,应用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借助专业力量,规范开展节地评价,推进建设项目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对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应当通过节地评价严格把关。对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应当通过节地评价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功能分区和规模。二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