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易资讯> 综合资讯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

【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20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72
核心提示:读懂经济大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一面直观的“显示屏”。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

读懂经济大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一面直观的“显示屏”。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看增量,这是体量更大、实力更强的增长。纵向看,我国经济1个百分点增速带来的增量,相当于10年前的约2.1个百分点。随着经济规模持续增大,目前我国每年GDP增量,已远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看分量,这是占比更高、贡献更大的增长。即使增速回落,去年我国GDP增量仍与一个中等国家经济总量相当。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约为18%,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看质量,这是能耗更少、创新更强的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4%,单位GDP水耗下降4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2012年至2021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升至第十一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前叁季度5.2%的经济增速,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但部分经济指标的短期波动,却引发了一些人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其中不乏“唱衰”中国的种种论调。

读懂我国经济大势,经济指标的增减固然重要,但不能被短期指标的波动牵着鼻子走,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保持信心和平常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期之“势”,既要看增长之“量”,更要看发展之“质”,透过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看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含金量更高的发展。

观察经济发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比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发展质量的提升、新旧动能的转换。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服务零售额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9%……动力更强、结构更优、效益更高的经济增长,持续提升着经济发展的含金量。随着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促消费举措密集落地,消费“主引擎”动力还将持续增强。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驱动力更强的发展。

纵观世界经济史,成功转型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依靠持续创新带来发展质量提升,完成从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成功转换。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让我国经济每一个百分点增长的科技含量更高。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叁新”经济快速增长,2022年增加值首超2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7.36%。今年1至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创新“第一动力”愈发强劲,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获得感更足的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国际经验表明,第叁产业的就业带动效率高出第二产业20%左右。随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目前我国1个百分点的GDP增幅,能够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约200万个。

今年以来,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当前,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催生出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新型职业需求,将有效扩大就业空间。稳定的就业基本盘,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筑牢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前叁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9%,增速快于GDP增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今天,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航程更加壮阔,时间也更加紧迫。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体量越大、质量越高、能耗越少,发展的要求和难度也就越高。这也意味着,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敢闯敢干加实干,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信息推送、随时随地查看不是事!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定时推送资讯信息、文库信息、招标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吧!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工信装〔2023〕62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局)、生态环境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生态环境局:铸造和锻压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是众多主机产品和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关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更好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23年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装〔2023〕40号),其中明确提出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铸造产能的通知》(工信厅联装〔2019〕44号)同步废止。现将工信部联通装〔2023〕40号文件转发你们,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严格铸造产能管理的通知》(冀工信装〔2020〕306号)同步废止,我省不再办理铸造产能置换等事宜。请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坚决贯彻

立即阅读

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优化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持续改善本市生态环境质量,严控重点领域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下简称“新增总量”),合理高效配置环境资源,支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分类施策,强化责任落实,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基本原则(一)新增总量与环境质量挂钩。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为目标,优化建设项目新增总量的管理要求。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情况确定建设项目新增总量的削减替代比例。对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实施更为严格的总量控制措施。(二)政府统筹与市场调节兼顾。建立本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储备库,为建设项目新增总量提供削减替代来源。新增总量应优先在项目所在企业、行业内部或地区平衡,鼓励排污单位通过市场化的排污权交易方式依法取得新增总量指标。与国家和本市重大发展战略直接相关的重大项目,应实施最优可达技术并采取最先进的污染防治措施,在严格审批的前提下,新增总量可在全市范围内平衡。(三)总量指标与污染减

立即阅读

关于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1—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措施。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生态安全、绿色发展主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落实全省水土保持规划,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科学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到2025年,水土保持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智慧水土—2—保持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79.96%。到2035年,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4.07%,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立即阅读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21〕217号一、医药工业迈向新发展阶段(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推动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与应用(三)健全医药创新支撑体系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一)补齐产业链短板(二)提升产业链优势(三)分领域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四)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五、增强供应保障能力(一)筑牢应急保障基础(二)提高常态保障水平(三)完善疫苗供应体系六、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一)持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三)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四)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七、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一)吸引全球医药创新要素向国内集聚(二)推动国内医药企业更高水平进入国际市场(三)夯实国际医药合作基础八、保障措施(一)加强政策协同和规划实施(二)提升财政金融支持水平(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四)加强医药人才队伍建设1关于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21〕2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