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易资讯> 行业百科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来源、过程及风险

【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12 来源:《土壤学报》 浏览次数:970
核心提示: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与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阐述了微塑料对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与生态风险。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与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阐述了微塑料对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与生态风险,探讨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暴露途径与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并展望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的未来方向与重点。以期为全面了解土壤环境微塑料研究的现在与未来提供资讯信息和科学指导。为深入认识和进一步研究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与生态环境风险提供参考。

从国内外微塑料丰度和分布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在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中均有微塑料的存在。土壤中微塑料来源广泛,农膜使用、污泥及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流等是土壤中微塑料积累的重要途径(图1)。

1.png

图1 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与途径

微塑料能够对土壤环境质量及生命体健康产生影响。微塑料不但可以释放出有害添加剂,还可以从环境中吸附污染物。同时,微塑料能在表层土壤中长期积累和径流迁移,并可风化降解成粒径更小的微塑料甚至是纳米塑料,产生持久性自由基和活性氧,并迁移到地下水。微塑料不仅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且还会对土壤环境中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危害,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从而产生生物生态风险。同时,微塑料会随着呼吸暴露与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进而产生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图2)。

2.jpg

图2 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过程与生态风险

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和研究的滞后,目前对土壤环境中微塑料行为及风险的认识尚为浅显。未来应加强以下研究:(1)建立统一的土壤中微塑料快速提取、便捷鉴定、高效监测的标准方法;(2)精准解析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与贡献,揭示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积累、迁移和降解规律,为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3)研究土壤中微塑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和复合污染机制,评估微塑料的剂量-生物效应及健康风险,为土壤中微塑料的风险评估奠定基础;(4)研发可快速降解材料,从源头上削减土壤微塑料污染;加强土壤中农膜和塑料制品的回收管理,从过程中阻控微塑料污染;开发微塑料的高效降解新技术,从末端净化受微塑料污染的土壤;(5)加强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监管标准及法律法规研究与制定。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信息推送、随时随地查看不是事!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定时推送资讯信息、文库信息、招标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吧!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造纸行业废纸制浆及造纸工艺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3环境保护技术文件造纸行业废纸制浆及造纸工艺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GuidelineonAvailableTechnologiesfor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forRecycledFiberPulpingandPapermakingProcessofPulpandPaperIndustry(onTrial)环境保护部发布I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完善环保技术工作体系,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为依据,可作为废纸制浆及造纸污染防治工作的参考技术资料。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并组织制订。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设计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1总则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生产纸及纸板产品的企业,以及采用各种浆料进行造纸生产的企业。1.2术语和定义1.2.1废纸制浆指以废纸为原料,经过碎浆处理,必要时进行脱墨、漂白等工序制成纸浆的生产过程。1.2.2脱墨制浆使用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将废纸上的油墨除去而得到再生浆的生产过程。1.2.3非脱墨制浆在废纸制浆过程不进行脱墨处理的生产过程。1.2.4废纸造纸厂指以废纸等为原料生产纸张、纸板等产品的企业或生产设施。2废纸制浆生产工艺及污染

立即阅读

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HJ1299-2023)

目次前言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qualityinspectionofpollutantdischar3.2非现场核查off-siteinspection3.3现场核查on-siteinspection4核查方式与要求5核查准备6核查原则及内容7问题清单及整改要求A.1资料依据核查A.2非现场核查A.3现场核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299—2023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qualityinspectionofpollutantdischargepermit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06-07发布2023-07-01实施生态环境部 发 布HJ1299—2023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

立即阅读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噪声

目次前言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噪声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工业噪声industrialnoise3.2工业噪声排污单位pollutantemissionunitofindustrialno3.3工业噪声许可排放限值permittedemissionlimitsofindustria3.4夜间night-time、昼间day-time3.5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continuousA-weightedsoundpr3.6频发噪声frequentnoise3.7偶发噪声sporadicnoise3.8最大声级maximumsoundlevel3.9厂界boundary4基本情况填报要求4.1工业噪声排污单位基本信息4.2产噪单元及编号、主要产噪设施及数量4.3主要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及数量4.4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4.5生产时段4.6图件要求5工业噪声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5.1一般原则5.2工业噪声许可排放限值6污染防治技术要求6.1一般原则6.2具体技术要求7自行监测管理要求7.1一般原则7.2监测指标7.3监测点位7.4监测技术手段7.5监测频次7.6测量方法7.7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7.8自行监测信息公开8环境管理台账编制要求8.1一般原则8.2记录内容和频次8.3记录存储及保存9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编制要求9.1一般原则9.2执行报告内容要求10合规判定方法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产噪设施和主要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附录B(资料性附录)排污许

立即阅读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文件农计财发〔2023〕6号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渔业、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海洋)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有关部署,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1—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 政 部自然资源部2023年6月9日—2—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2023年6月—3—目  录一、建设背景7………………………………………………………(一)重大意义7………………………………………………(二)发展现状8………………………………………………(三)问题挑战9………………………………………………(四)面临机遇10………………………………………………二、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