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易资讯> 政策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门

工信部发布《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

【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26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浏览次数:1244
核心提示: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2019年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2019]188号,下称《实施意见》)。现就《实施意见》的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质量代表着供给满足需求的程度,关系着供给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影响着需求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列为2019年重点任务,彰显了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仍然不高,对比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打造国际产业竞争质量优势的任务,还存在差距。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2017年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对质量提升行动做出全面部署。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2019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质量提升的任务。

《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质量变革,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针对制造业质量突出问题,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措施和安排。《实施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推动各有关方面把握质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合力。有利于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大质量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会同社会各界,推动落实质量责任,增强质量提升动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有利于增强中国制造质量竞争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二、总体思路

《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部分,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在“指导思想”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针对企业质量意识有所淡化、质量违约成本低、优质优价环境有待完善、企业质量提升动力不足等影响质量提升的较为突出问题,提出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增强质量提升动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和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质量提升行动的中心任务。

在“基本原则”中,提出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坚持质量提升与满足需求相结合。立足适用性质量的观点,强调质量提升要为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满足人民需求服务。二是坚持企业主体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强调质量提升是微观和宏观的统一,既要坚持企业主体,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合力作用。三是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强调要技术和管理双轮驱动,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质量提升。四是坚持全面推进与分业施策相结合。强调要点面结合,在推进制造业整体提升质量的同时,聚焦产业质量短板,精准施策,实现重点突破。

在“主要目标”中,确定了“到2022年,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质量工作体系更加高效”的重点任务方向。同时,明确了以提高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为方向,“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引领行业质量提升,推动不少于10个行业或领域建立质量分级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机制”等质量工作目标。

三、主要举措

《实施意见》遵循质量提升的科学规律,从内因到外因,从企业到行业,围绕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增强质量提升动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和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三项行动举措。

(一)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企业是依法履行质量责任的主体。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落实质量法定责任,增强履行质量责任的能力,持续改进质量。《实施意见》在强调《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法定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一是要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要增强质量安全风险意识,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二是要落实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完善质量追溯手段和内容,加强与缺陷产品召回等工作联动。三是要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第二方质量审核制度,提高供应链质量水平。四是要强化质量信息公开。主动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自我声明,接受社会监督。五是要推进质量文化建设。鼓励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弘扬质量为先的经营理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追溯机制是落实质量责任的重要保障。引导企业运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质量追溯机制,实现质量信息全面、准确、高效的传递,有助于分解落实质量责任,快速定位并解决质量问题,从而促进供给侧提升质量,增强需求侧消费信心。

供应链质量管理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调查显示,部分装备产品约80%的质量问题源于采购件。引导骨干企业对重要供应商的质量、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因素进行审核、监督,以及指导改进,构建合作共赢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二)增强质量提升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仅提供满足质量安全底线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难以获得质量竞争优势。要发挥标准带动、技术支撑和品牌促进的综合作用,引导企业追求有竞争力的质量,培育有魅力的品牌。

一是通过标准带动质量提升。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的标准。支持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积极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技术升级支撑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设计和工艺控制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增强质量提升的效率和效果。三是通过培育品牌促进质量提升。推动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内涵的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增强品牌培育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和产业从“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跃升。

标准是质量提升的基石,推动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是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颁布先进标准,带动产品质量提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通过严格实施标准,形成质量“硬约束”,增强质量“软实力”,倒逼传统产业升级,领航新兴产业发展。

(三)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质量提升是系统工程,既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配置和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制环境、营商环境、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推动质量提升还需要政府及社会组织在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公共服务、质量基础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营造企业追求高质量、社会崇尚高质量的良好氛围。

一是推动完善质量分级制度。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公开、公正地推进质量分级评价,通过专业性判断将复杂的质量信息显性化,为完善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消费者投诉、产品召回等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行业对共性质量问题进行警示和改进,合力构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以质量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增强质量基础能力。发挥各类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服务供给。四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拓展领域、增强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行业和企业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

质量分级是利用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法,对产品质量以及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的因素进行识别判定的活动。质量分级有助于将高质量产品的价值显性化,为优质优价机制提供技术支撑。对工业类产品开展专业化质量分级评价有利于引导下游企业根据质量敏感程度分类采购。对消费类产品的质量分级评价有利于商业渠道、电商平台和媒体机构等采信评价结果,引导科学消费。

(四)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

质量提升是产业结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任务。不同行业的质量状况不同,存在的质量短板和瓶颈也不同,需要聚焦行业质量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重点突破。

对于原材料工业,以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耐久性为基础,增加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材料创新,淘汰低质量产能,支持稀土等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发展,提高供给质量。

对于装备制造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实施强基工程着力解决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发展智能制造,推行绿色制造,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推动重点领域提升质量竞争力。

对于消费品工业,以满足高质量、差异化消费需求为基础,制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发展个性化定制,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促进消费升级。加强重点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性能实物对比,加快提高关键领域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放心。

对于信息技术产业,以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为导向,加强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等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发展5G和物联网相关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规范对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的管理,改善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引导信息消费升级。

四、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从组织落实、人才培养、宣传引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在组织落实方面,强调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共治的原则,加强部门协同。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促进质量提升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质量品牌工作投入,加强质量品牌工作队伍建设。行业协会要深入推进群众性质量活动,建立本行业先进质量品牌管理经验的长效宣传推广机制。

在加快人才培养方面,强调要推进质量和品牌相关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加强专业技能和质量品牌人才培训,提高行业质量意识和专业素质水平。加快培养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和品牌经理等管理人员,满足企业质量提升的人才需求。鼓励企业提升员工质量素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质量骨干和技术能手。

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强调要加强质量和品牌宣传的总体策划和系统推进,建立相关信息采集汇总和媒体协同宣传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和产业集群追求卓越,关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新需求。结合质量标杆、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工作深入挖掘宣传质量提升的突出成效和典型经验。结合中国品牌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活动加强宣传动员。结合中国工业品牌之旅、品牌故事大赛、品牌创新成果发布等活动扩大传播效果。研究提炼中国制造的优秀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展示中国品牌魅力,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

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增强质量提升动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实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提升与满足需求相结合。以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质量文化和品牌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企业主体与营造环境相结合。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严守质量底线,提高质量水平,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强标准引领,加快人才培养,强化专业支撑,推动优质优价,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动力。

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要素向关键共性技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集聚,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促进质量管理创新,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坚持全面推进与分业施策相结合。完善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提升协作机制。聚焦行业质量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提升原材料供给质量,增强装备制造质量竞争力,加快消费品提质升级,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质量工作体系更加高效。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引领行业质量提升,推动不少于10个行业或领域建立质量分级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机制,提高企业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力。

二、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四)健全质量责任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质量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和质量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主动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声明,接受社会监督。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增强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履行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严格落实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明确企业质量方针目标,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优化顾客体验,提高顾客满意度。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第二方质量审核制度,对重要供应商的质量、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等进行指导和监督。积极应用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等方法,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全面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六)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诚信经营理念,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员工岗位技能,把质量诚信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鼓励设立首席质量官,积极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班组管理、质量攻关、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加强优秀质量成果的内部推广和外部交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三、增强质量提升动力

(七)发挥标准带动作用。发挥标准对行业质量提升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推动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群。加快重点领域质量安全标准、绿色设计与生产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实施。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等特殊要求组织制定地方标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的标准,支持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支持地方开展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作,支持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八)强化技术支撑作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推广数字孪生、可靠性设计与仿真、质量波动分析等技术的开发应用,提升产品质量设计和工艺控制能力。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开发在线检测、过程控制、质量追溯等质量管理工具,加强质量数据分析,推动企业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九)发挥品牌促进作用。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建立健全品牌培育专业化服务体系,制定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完善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机制,以品牌培育推动企业从“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跃升。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引领消费需求,增强消费信心,促进企业加快质量升级。

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十)倡导优质优价。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围绕产品性能、技术能力、用户需求等制定质量分级标准,运用检验检测、合格评定、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对重点产品试点开展质量分级评价,建立质量分级发布机制。以机械、钢铁、石化、建材、轻工、电子等行业专业化质量分级为试点,推动建立质量分级、应用分类的市场化采信机制。加大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推动发布优质采购目录,鼓励在重大装备和重点工程中使用优质产品。

(十一)优化市场环境。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消费者投诉、产品召回等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行业对共性质量问题进行警示和改进。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联合惩戒严重质量违法失信行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地方和行业制定区域、行业质量提升计划,积极开展质量兴业、质量比对、品牌培育等工作,总结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单项冠军、质量标杆、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等各类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十二)夯实服务支撑。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发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大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服务供给。发挥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并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质量技术水平。支持专业机构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鼓励为企业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标准验证、质量诊断、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行业检验检测实验室向公众开放,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五、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

(十三)提高原材料工业供给质量。深入实施《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加快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鼓励研发应用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系统。加快高端材料创新,支持航空、核能、发动机等关键领域材料的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促进新材料应用验证及推广,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先进基础材料供给能力。加快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行业测试评价中心建设,支持开发稀土绿色开采和冶炼分离技术,加快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发展。支持开展重点原材料产品用户满意度调查,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原材料供给质量。

(十四)增强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积极落实《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着力解决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弥补质量短板。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按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规划,梳理产业质量升级亟需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目录,积极引导产业基金及社会资金支持,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质量水平。

(十五)促进消费品工业提质升级。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制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动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创新产品发布。培育壮大个性化定制企业和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持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促进消费升级。支持重点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性能实物对比,支持临床急需药品先进技术应用和质量提升,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关键领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信息实时追溯和查询服务,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十六)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发展5G和物联网相关产业,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关键基础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和平台软件开发应用,提高软件工程质量和网络信息安全水平。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规范对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的管理,改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落实。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共治的原则,加强部门协同。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法规,加强质量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促进质量提升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行业协会持续深入推进群众性质量活动,建立本行业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长效宣传推广机制,弘扬质量先进。

(十八)加快人才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系统推进制造业的质量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推进质量和品牌相关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支持设立质量研究院、品牌研究院,培养高端质量和品牌人才。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加强专业技能和质量品牌人才培训,提高行业质量意识和专业素质水平。鼓励企业提升员工质量素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质量骨干和技术能手。

(十九)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宣传的总体策划和系统推进,引导企业坚持质量为先,追求卓越质量,关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新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组织开展质量品牌主题宣传和交流活动,报道企业质量提升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典型经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塑造中国制造质量新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年8月29日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信息推送、随时随地查看不是事!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定时推送资讯信息、文库信息、招标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吧!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1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一、重要意义锅炉是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供热、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目前,我国各类锅炉年消耗能源约20亿吨标准煤,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40%,是我国能耗量最大、碳排放量最多的耗能设备。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锅炉生产制造技术和节能环保运行水平显著提高。但总的看,部分工业和电站锅炉系统能效、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节能降碳减污改造潜力较大。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分类指导,加强锅炉生产制造、建设运行、回收利用等全链条管理,大力推进锅炉节能降碳减污改造,推动锅炉设备“能源品种多元化、2燃煤锅炉大型化、燃

立即阅读

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3〕13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有关派出机构,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10号)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我国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立即阅读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二、重点任务(一)提升制造业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水平。(二)加快可靠性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三)实施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和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工程。(四)完善可靠性标准体系。(五)发挥计量和测试验证对可靠性的支撑作用。(六)深化数字技术在可靠性提升中的应用。(七)提高可靠性公共服务水平。(八)加强可靠性人才培养。三、组织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23〕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财政、市场监管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现将《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6月2日1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制造业可靠性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存在诸多短板弱项,

立即阅读

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工信装〔2023〕62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局)、生态环境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生态环境局:铸造和锻压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是众多主机产品和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关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更好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23年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装〔2023〕40号),其中明确提出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铸造产能的通知》(工信厅联装〔2019〕44号)同步废止。现将工信部联通装〔2023〕40号文件转发你们,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严格铸造产能管理的通知》(冀工信装〔2020〕306号)同步废止,我省不再办理铸造产能置换等事宜。请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坚决贯彻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