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51
0
2023-02-18
简介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清洁生产3.2污染物产生指标3.3电解锰3.4化合3.5电解3.6钝化工艺3.7酸溶性锰3.8水溶性锰3.9锰渣无害化处理3.10锰渣综合利用4评价指标体系4.1指标选取说明4.2指标基准值及说明4.3指标体系5评价方法5.1指标无量纲化5.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5.3电解锰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评定5.4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步骤6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6.1指标解释6.1.1清洁方式运输比例6.1.2直流电耗6.1.3酸溶性锰综合回收率6.1.4单位产品取水量6.1.5二氧化硒单耗6.1.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1.7废水处理回用率6.1.8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率6.1.9电解锰渣综合利用率6.1.10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处理前)6.1.11废水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指标6.1.12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6.1.13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6.1.14锰渣产生量(湿基)6.1.15电解锰渣规范填埋量6.1.16锰渣中水溶性锰含量(干基)6.1.17阳极泥产生量6.2数据来源6.2.1统计6.2.2实测6.2.3采样和监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锰等2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3〕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清洁生产3.2污染物产生指标3.3电解锰3.4化合3.5电解3.6钝化工艺3.7酸溶性锰3.8水溶性锰3.9锰渣无害化处理3.10锰渣综合利用4评价指标体系4.1指标选取说明4.2指标基准值及说明4.3指标体系5评价方法5.1指标无量纲化5.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5.3电解锰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评定5.4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步骤6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6.1指标解释6.1.1清洁方式运输比例6.1.2直流电耗6.1.3酸溶性锰综合回收率6.1.4单位产品取水量6.1.5二氧化硒单耗6.1.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1.7废水处理回用率6.1.8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率6.1.9电解锰渣综合利用率6.1.10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处理前)6.1.11废水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指标6.1.12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6.1.13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6.1.14锰渣产生量(湿基)6.1.15电解锰渣规范填埋量6.1.16锰渣中水溶性锰含量(干基)6.1.17阳极泥产生量6.2数据来源6.2.1统计6.2.2实测6.2.3采样和监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锰等2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3〕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深入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印发给你们,并于2023年3月15日起施行。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发布的《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16年发布的《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原环境保护部2009年发布的《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烧碱)》(HJ475-2009)同时停止施行。附件:1.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1月15日—3—附件1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4—目录前言...................................................................................................................................................51范围.................................................................................................................................................62规范性引用文件.............................................................................................................................63术语和定义.....................................................................................................................................64评价指标体系.................................................................................................................................85评价方法.......................................................................................................................................146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15—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电解锰行业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修订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条件将清洁生产水平划分为三级,Ⅰ级为清洁生产先进(标杆)水平;Ⅱ级为清洁生产准入水平;Ⅲ级为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电解金属锰创新工作委员会、同济大学。本指标体系主要起草人:但智钢、史菲菲、宋丹娜、姚扬、方琳、解蕾、赵博超、杨奕、智静、谭立群、徐夫元。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本指标体系自2023年3月15日起施行。—6—1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分为九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原/辅料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碳排放、产品特征和清洁生产管理。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电解锰行业(不含锰矿开采、电解二氧化锰和高纯硫酸锰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分析、清洁生产水平认证、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领跑者、清洁生产提升改造等环境管理需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078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18820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HJ617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111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铁合金、电解锰工业HJ1241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CJ40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YB/T051电解金属锰YB/T6000电解金属锰企业废水处理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8820和YB/T051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7—3.1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2污染物产生指标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包括废水产生量、废气产生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指标。本指标体系主要是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水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入口的废水量和污染物产生量。3.3电解锰指用锰矿粉经酸浸出获得锰盐,再送电解槽电解析出的单质金属锰。3.4化合指电解锰生产过程中的矿石浸出、除铁、中和、除重金属等工艺过程。3.5电解指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又称电解液),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3.6钝化工艺指电解锰生产过程为防止或减缓阴极板上沉积的金属锰在空气中被氧化,采用钝化剂对锰片进行钝化的工艺方法。3.7酸溶性锰指锰矿中可被硫酸所浸出的二价锰。3.8水溶性锰指锰渣中可溶于水的二价锰。3.9锰渣无害化处理指电解锰渣经过一定的工艺、技术方法处理,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中进入Ⅰ类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入场要求。3.10锰渣综合利用指电解锰渣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或经过一定的工艺、技术处理,直接形成产品,满足相关产品或综合利用标准要求。—8—4评价指标体系4.1指标选取说明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本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定量指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用于考核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水平状况。定性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等选取,用于考核企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政策情况。4.2指标基准值及说明在定量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满足相应清洁生产水平的基准数据。本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的就执行国家要求的数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的,则选用国内重点电解锰企业近年来清洁生产实际达到的中上等以上水平的指标值。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全部满足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按“是”或“否”进行评定。4.3指标体系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表1。—9—表1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权重及基准值序号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单位二级指标权重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I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II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1生产工艺及装备0.22制粉设备—0.05采用封闭负压粉碎系统能耗在25kW∙h/t-矿粉以下能耗在35kW∙h/t-矿粉以下能耗在40kW∙h/t-矿粉以下2粉尘管控—0.05采取封闭式或防扬散贮存,贮存仓库配通风设施;输送机输送、全封闭输送通道;自动进料、设置封闭进料斗,上料过程无粉尘产生;破碎、焙烧、出料工段应安装除尘设施,无明显粉尘逸散。3固液分离设备—0.12满足锰渣滤饼含水率≤24%的满足锰渣滤饼含水率≤26%的4电解槽—0.10耐腐蚀工程塑料或其他非木质耐腐蚀材料电解槽,且电解槽架空安装耐腐蚀工程塑料或其他非木质耐腐蚀材料电解槽5阴极板出槽方式—0.10具有刷沥、槽液回收的夹具吊装方式出槽的6钝化工艺—0.12采用免钝化工艺或使用无铬钝化剂7钝化/清洗装备—0.10具有刷沥、槽液回收的钝化设施;节水清洗设施采用轨道移动式钝化槽集中钝化;节水清洗设施采用固定钝化槽集中钝化;节水清洗设施8剥离方式—0.06自动机械剥离人工辅助机械剥离人工剥离9*化合酸雾吸收装置—0.08安装酸雾吸收装置,处理达标10电解车间氨气防控设施—0.08设置氨气处理设施;电解车间外部无组织氨浓度达到GB14554三级标准设置强制通风设施;电解车间外部无组织氨浓度达到GB14554三级标准11防腐防渗漏措施—0.05生产车间地面、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T50046)中建筑物防护的地面、构筑物的防腐要求。—10—序号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单位二级指标权重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I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II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12*给排水系统—0.05清污分离、雨污分离,分质处理13清洁方式运输比例%0.04402014能源消耗0.05直流电耗kW∙h/t-Mn1.00≤5800/7500[1]≤6000/8000[1]≤6300/8500[1]15水资源消耗0.12*单位产品取水量m3/t-Mn0.35≤2≤3≤41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0.30≥90≥85≥8017*废水处理及回用率—0.35设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100%回用于工艺设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部分废水回用于工艺18原/辅料消耗0.07酸溶性锰综合回收率(碳酸锰矿/二氧化锰矿)%0.60≥88/90[2]≥86/88[2]≥83/85[2]19二氧化硒(或二氧化硫)单耗kg/t-Mn0.40≤1.0/20≤1.2/25≤1.5/3020资源综合利用0.14渣库渗滤液收集处理率—0.17100%收集、100%回用或处理达标21*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率%0.6610022电解锰渣综合利用率%0.17≥25≥15≥523污染物产0.20*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处理前)m3/t-Mn0.15≤1≤2≤324单位产品废水总锰产生量g/t-Mn0.06≤1200≤2000≤3000—11—序号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单位二级指标权重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I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III级清洁生产水平基准值生与排放污染物产生与排放25*单位产品废水六价铬产生量g/t-Mn0.06≤0.126*单位产品废水氨氮产生量g/t-Mn0.04≤1200≤2000≤300027单位产品废水COD产生量g/t-Mn0.04≤150≤400≤55028单位产品废水总锰排放量g/t-Mn0.07≤0.50≤0.80≤2.0029*单位产品废水六价铬排放量g/t-Mn0.07≤0.0530*单位产品废水氨氮排放量g/t-Mn0.04≤10≤15≤2031单位产品废水COD排放量g/t-Mn0.04≤60≤90≤12032单位产品废气硫酸雾排放量g/t-Mn0.04≤52≤72≤9233锰渣产生量(湿基,碳酸锰矿/二氧化锰矿)t/t-Mn0.08≤6.8/4.9[2]≤8.4/6.9[2]≤10.6/7.8[2]34电解锰渣规范填埋量(湿基,碳酸锰矿/二氧化锰矿)t/t-Mn0.08≤5.1/3.7[2]≤7.2/5.9[2]≤10.1/7.5[2]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刘风真工作室

上传于:2023-02-18

文档数:340篇

相关文档

相关资讯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