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

224
0
2022-09-07
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258—2022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iting,designandconstructionofradioactivewasterepositoryfornucleartechnologyapplication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2-06-09发布2022-07-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HJ1258—2022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一般要求.........................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258—2022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iting,designandconstructionofradioactivewasterepositoryfornucleartechnologyapplication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2-06-09发布2022-07-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HJ1258—2022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一般要求........................................................................................................................................................35废物库选址....................................................................................................................................................36废物库设计....................................................................................................................................................47废物库建造..................................................................................................................................................10附录A(规范性附录)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防范系统要求.................................................................12HJ1258—2022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规范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的选址、设计、建造工作,确保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安全贮存,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的选址、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2年6月9日批准。本标准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1258—20221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的选址、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核技术利用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废(旧)放射源贮存库的选址、设计和建造,通常指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在用放射源贮存库的选址、设计和建造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6514涂层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15408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GB17565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2572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201防洪标准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HJ1258—20222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7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HJ6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A1002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081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GA/T73机械防盗锁GA/T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AD501/02核设施实物保护HAD501/03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HAD501/04核设施出入口控制JGJ/T98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以下简称废物库)radioactivewasterepositoryfornucleartechnologyapplication用于接收来自核技术利用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和不再使用的废(旧)放射源的地区性放射性废物贮存库。3.2库容repositorycapacity废物库所能贮存的放射性废物、废(旧)放射源标准包装容器的最大体积。3.3二次废物secondarywaste废物库运行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物。3.4库区周界repositoryperimeter废物库库区四周的实体边界,包括围墙、栅栏等。HJ1258—202233.5废物库院区radioactivewasterepositoryyard库区周界到废物库库房之间的区域。3.6废物库库房repository用于贮存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独立的实体建(构)筑物。3.7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veryshortlivedwaste(VSLW)废物中所含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很短(一般小于100天),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在解控水平以下,通过贮存衰变,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即可达到解控水平,实施解控。3.8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verylowlevelwaste(VLLW)废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下限值为解控水平,上限值一般为解控水平的10~100倍,且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应当非常有限,仅需采取有限的包容和隔离措施,可以在地表填埋设施处置,或者按照国家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在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中处置。3.9低水平放射性废物lowlevelwaste(LLW)废物中短寿命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可以较高,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含量有限,需要长达几百年时间的有效包容和隔离,可以在具有工程屏障的近地表处置设施中处置。4一般要求4.1废物库的建设应充分分析地区核技术利用废物、废(旧)放射源产生现状和核技术利用发展趋势,以满足地区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贮存需要。4.2废物库的建设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废物库库房、综合用房、库区配套设施(变配电设施、给排水设施、采暖通风设施、通信及安保设施、车库及洗车设施、库区大门及围墙等)。4.3废物库的选址应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外部人为事件和自然事件对废物库的影响以及废物库对公众和环境的可能影响,以保证废物库在设计寿期内与公众、环境间有足够的隔离和良好的包容性能,并具备改扩建及退役的便利条件。4.4废物库应采用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仪器,结合废物库的功能和特点以及该地区的环境条件,考虑库区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形式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并应采取可靠的辐射防护、环境保护以及工业安全防范措施。4.5废物库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规定。建设完成后,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验收。5废物库选址5.1库址选择应符合区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业布局、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5.2库址应具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5.3库址宜选择人口密度低、开发前景小的地区。5.4库址应具有满足建设需要的场址条件,包括地震、工程地质和防洪要求等。5.5库址应具有满足废物库近期规划所必需的场地面积,并应根据废物库远期发展规划的需要适当留HJ1258—20224有余地。5.6库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地段和地区:a)城市规划中的人口稠密区;b)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地区;c)存在泥石流、滑坡、塌陷、溶洞等潜在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d)存在爆炸等外部事件危险,并可能危及库址的地区;e)可能受到水库、尾矿库、废料堆场等溃坝事故影响的地区;f)受地震断裂带影响的地区。6废物库设计6.1设计原则废物库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要求:a)满足辐射防护要求,即实践的正当性、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b)设计应保证满足废物库运行、检修和退役过程中,废物接收、存放、回取、外运、废物处理与处置、去污等活动所需的系统、设备、仪器、搬运工具的需求;c)废物库库容应与本地区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相匹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废物和废源贮存的安全稳定,同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d)废物、废源均应落实分区存放要求,以保证废物和废源收贮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6.2工艺设计6.2.1废物库设计接收标准废物库应按照可能接收以下类型的废物进行设计:a)核技术利用过程产生的极短寿命、极低水平或低水平放射性废物;b)核技术利用过程产生的不能回收利用且不能返回原生产单位或者出口方的废(旧)放射源;c)上述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包装表面的剂量率小于2mSv/h,表面1m处剂量率小于0.1mSv/h;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为:β小于4Bq/cm2,α小于0.4Bq/cm2。6.2.2废物库库房废物库库房包括废物贮存区、控制室、卫生通过间、排风机房等区域,其中废物贮存区盖板上方的区域是吊装区,盖板下方的区域为库坑区。废物库库房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废物贮存区是废物库库房内用于贮存放射性废物和废源的区域,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地面、地下、半地下的形式;b)废源和废物应全部放入库坑区贮存,将辐射水平较低的废物布置在距离出入口较近的坑内;c)根据贮物的类型,库坑区可以分为废源贮存区、废物贮存区,可根据废物(源)的核素种类、活度、半衰期、包装表面剂量率等差异,将贮存区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区域;d)废物包装容器应采用标准包装容器,并应将尺寸较小的废物包放在大的外包装内;e)行吊起重量应满足吊装最重废源及废物包装的要求,并留有裕量,宜不小于5t;应根据包装容器的特点和搬运操作的条件,选择安全及可靠运行的搬运设备,如叉车、电瓶车、手推小车等;HJ1258—20225f)应设置卫生通过间,在此工作人员可以监测身体及衣服表面的污染水平,并可采取去污措施,直到满足标准要求为止;g)废物库库房内临近大门处应布置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接收与检测区域,场地应满足人员操作和运输车辆安全进出。6.2.3其他设施6.2.3.1综合用房综合用房是废物库院区内的辅助生产用房,一般包括监控中心、实验及办公用房、会议室、仪器存放间、休息室等房间。6.2.3.2运输车洗消区对有沾污的运输车首先使用擦拭去污的方式去除放射性污染;同时设置运输车洗消区,对去污后有残存沾污的运输车进行洗消,并能处理产生的少量低活度的废水。6.2.3.3放射性废水暂存池产生的可能含放射性的废水(如冲洗废物运输车产生的废水)要单独收集,经检测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时,排入放射性废水暂存池,通过蒸发的方式处理,池底的底泥收集装桶后,作为二次废物,按放射性废物贮存。6.3总图布置6.3.1总平面布置6.3.1.1总平面布置应符合GB50187的要求,同时应根据废物库的规模、储运流程、运输条件、环境保护及防火、安全、卫生、管理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建造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比较后择优确定。6.3.1.2库区围墙外应设立隔离区,隔离距离应保证库区周围公众的年有效剂量满足标准的要求;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库区分为工作区、隔离区和办公区,工作区和办公区之间应相隔一定距离。6.3.1.3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布置建(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应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6.3.1.4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构)筑物具有良好的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6.3.1.5总平面布置时应采取将产生有害气体、粉尘、射线的设施相对集中布置、避开人流穿越地段等必要的保障措施,并应符合GBZ1的要求。在布置废物库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6.3.1.6废物库库房,应布置在库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扩散条件良好的地段。6.3.1.7废物库库房应布置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和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6.3.1.8废物库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及消防通道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6.3.2竖向设计6.3.2.1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进行,且与库区外现有和规划的运输线路、排水系统、周围场地标高等相协调。竖向设计方案应根据贮存、运输、防洪、排水、管线敷设及土(石)方工程等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6.3.2.2应结合地形、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布置形式和场坪标高,应考虑土(石)方挖填平衡。HJ1258—202266.3.2.3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库区面积、建(构)筑物大小、储运工艺、运输方式、建筑密度、管线敷设、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确定竖向设计形式,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6.3.2.4对可能受江、河、湖、海水体发生洪水威胁的库区的场地,其设计标高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GB50201确定库区的防洪标准及设计水位;b)场地设计标高,按防洪标准确定洪水重现期的计算水位加不小于0.5m的安全超高值,当有波浪侵袭和壅水现象时,还应加上波浪侵袭高度和壅水高度。6.3.2.5废物库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且不应小于0.3m,可根据需要加大建(构)筑物的室内外高差,但应与库内道路标高相协调。6.3.2.6场地挖方、填方边坡的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和拟采用的施工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经验确定,还应符合GB50330的有关规定。6.3.3场地排水6.3.3.1库区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场地雨水的排出方式,应结合库区所在地区的雨水排出方式、建筑密度、环境卫生要求、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暗管、明沟或地面自然排渗等方式。6.3.3.2场地雨水排水设计流量计算,应符合GB50014的规定。6.3.3.3在山坡地带建库时,应在库区上方设置山坡截水沟。截水沟至库区挖方坡顶的距离,不宜小于5m。当挖方边坡不高或截水沟铺砌加固时,此距离不应小于2.5m。6.4建筑设计6.4.1基本规定6.4.1.1建筑布置应充分考虑放射性废物装卸、运输和处理等操作空间以及维修设备和工具的贮存场地的需要。6.4.1.2地下或半地下的废物库设计应遵循GB50108的有关规定。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外侧宜采取防水措施。6.4.2建筑防火废物库设计应符合GB50016的有关规定,废物库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按丁类设计,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6.4.3屋面设计6.4.3.1废物库的屋面设计应符合GB50345的有关规定,废物库屋面的防水等级为I级。6.4.3.2废物库的屋面排水不宜采用内排水,位于严寒地区的废物库如采用内排水方式时,应采取防止雨/雪水流入废物库库房内的措施。6.4.4库房地面设计废物库库房地面设计应符合GB50037的有关规定。地面设计需考虑汽车、叉车的通行和物件可能跌落的冲击作用;操作区域的地面面层应平整、密实,并涂装涂料;地面底层应设置防水层。6.4.5门窗设计6.4.5.1废物库库房的外窗应采用固定窗,窗底高度距室外地面不小于3m。外窗须加设钢制防盗栅栏。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