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959-2020

722
0
2020-07-16
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公路隧道运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ICS03.220.20R8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3959—2020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2020-06-08发布2020-07-08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3959—2020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4.1成立组织机构..................................................................24.2界定职责......................................................................24.3编写体系文件..................................................................34.4部署实施......................................................................45工作程序和内容....................................................................45.1风险点确定....................................................................55.2危险源辨识....................................................................65.3风险评价......................................................................75.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95.5风险分级管控.................................................................106文件管理.........................................................................117分级管控的效果...................................................................118持续改进.........................................................................118.1评审.........................................................................118.2更新.........................................................................128.3沟通.........................................................................12附录A(资料性附录)作业活动清单...................................................13附录B(资料性附录)设备设施清单...................................................14附录C(资料性附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16附录D(资料性附录)安全检查表(SCL)评价记录表....................................59附录E(资料性附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88IDB37/T3959—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国信上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晓东、李奉强、杨瑞建、于建军、张震、冯守珍、祝宏祥、杨雪、刘家祥、袁绍山、丁力、杨志磊、韩啸、侯磊、秦斌。IIDB37/T3959—2020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公路水路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青岛胶州湾隧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经验,根据山东省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IIIDB37/T3959—2020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公路隧道运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所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3138—2018公路水路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术语和定义DB37/T2882—2016、DB37/T3138—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公路隧道修筑在地下供汽车行驶的通道,一般还兼作管线和行人等通道。3.2公路隧道运营场所公路隧道内的隧道主体、相关通道及运输生产和检、维修作业相关的场所,包括洞身、洞门、避车洞、附属用房等。附属用房包括管理和设备用房,其中,管理用房包括隧道控制室、管理人员办公用房等;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所、自备发电机房、消防应急车辆器材库等。3.3公路隧道运营企业从事公路隧道运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3.4公路隧道安全保护区公路隧道上方、沿线两侧、洞口外沿各100m范围内的区域。1DB37/T3959—20204基本要求4.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由组长(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分管安全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工会组织及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界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班组长、岗位人员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职责,督导落实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分级管控、评估改进等工作,并指定安全管理部门作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立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整体推进工作。4.2界定职责4.2.1主要负责人职责公司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员、设备、物资、信息、技术、财务等资源;——确定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对于较大以上风险组织确定管控措施;——负责实施方案、相关制度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审定签发;——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4.2.2分管安全负责人职责公司分管安全负责人负责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的统一部署协调,其主要职责如下:——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的审核;——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组织协调、督导企业各级、各部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活动;——负责实施方案的落实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工作。4.2.3各部门负责人职责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辖区或职能管理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控措施制定,其主要职责如下:——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并掌握本岗位基本的风险分析、辨识技能,掌握风险评价分级方法、管控措施的分类;——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确保实现部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负责组织审定本部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风险评价记录和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合规性和全面性;——根据现场变化、新设备应用、管理流程变更,对管控体系持续更新,确保与实际相符;——负责组织职责范围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落实情况考核工作。4.2.4各班组(队)职责2DB37/T3959—2020各班组(队)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开展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识、评价活动及管控措施的编制、落实,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督导和考核。4.2.5各岗位人员职责负责本岗位职责范围内风险点的排查,危险源的辨识、分析,按照分级结果实施风险管控。4.2.6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部门,其职责如下:——负责组织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的起草及会审工作;——负责整体培训计划的制定,并督促各部门、班组按计划实施培训;——负责组织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相关知识的培训;——结合企业实际选择确定可行的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负责指导各部门或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等;——组织各部门或专业人员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负责风险告知牌板的设计、制作、安装;——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资料的汇总、建档管理;——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4.3编写体系文件4.3.1实施方案编制要求企业应结合公司实际,在实施方案中明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责任人及其分工、进度安排等内容,并从组织协调、资金保障、宣传推广、基础能力建设、培训交流、督查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保障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4.3.2作业指导书编写要求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应明确责任部门(人员)、职责、工作程序和风险点、危险源辨别方法、风险评价准则、管控措施分类方法等各项工作要求。4.3.3管理制度编写要求企业应结合公司实际,在原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风险管控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持续改进管理制度中增加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可参照本指南界定职责章节进行补充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中应明确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责任人,并明确考核方式和档案建立要求等内容。风险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点、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准则以及管控层级等内容。考核奖惩制度应明确部门、班组、岗位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挂钩。持续改进管理制度应明确更新标准、评审程序、沟通机制和考评内容,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析,并更新完善风险信息。4.4部署实施3DB37/T3959—20204.4.1宣传发动企业应针对全员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可采取简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4.4.2实施全员培训4.4.2.1总体要求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资金等内容。按照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立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全体人员的培训教育情况,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培训结束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4.4.2.2培训记录企业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培训签到表;——培训考核记录;——培训效果评估等其他相关资料。4.4.2.3各层级培训内容企业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应包含:——国家、省市发布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有关标准和文件;——公司制(修)定的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和实施方案等体系文件;——典型示范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相关行业领域事故案例;——企业员工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部门级教育培训应结合公司制定的作业指导书和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部门人员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标准、危险源辨识、分级管控及措施要求等内容的培训。班组级培训应通过班前会等方式侧重岗位危险源和控制措施知识的培训。4.4.3落实分工企业应根据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的职责,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管控措施、编制风险管控清单的任务。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企业风险点排查遵循“相对独立、环节清晰、易于管控”的原则。5.1.2风险点单元划分4DB37/T3959—20205.1.2.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设施、部位、场所、区域是相对静态的固有的风险点,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隧道运营企业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类风险点可以按照各功能系统进行分类,对于系统复杂、规模大的,可以按作业区域、设备设施、部位进行细分:——土建结构:洞口、衬砌、通行道路等;——供配电系统: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发电机、高低压配电柜、开关柜、供电线路等;——通风系统:通风机房、射流风机、轴流风机、增压风机、风塔等;——排水系统:排水泵房、排水泵、集水池等;——消防系统:消防泵房、消防泵、消防水池、车行横洞、人行横洞、应急出口等;——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中控室(含消防控制室)、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监控线路等;——收费系统:收费岛、收费岛罩棚等;——管理中心:办公用房、应急物资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其他:工程车辆、化粪池、地下管廊等。5.1.2.2作业(操作)活动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安全经营全过程中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隧道运营企业作业活动应包括上述所列区域、设施、设备等的运营管理、养护管理等作业。应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运营管理类作业:车辆通行作业、车辆调流作业、交接班作业(车辆交接、安全交底)、应急救援作业(应急准备、机动车驾驶作业、抢险作业)、通行环境巡视作业(保护区巡视、隧道内巡视)、监控指挥作业(监控作业、调度作业)、交通控制站(口)作业(收费作业、卡口管理作业);——养护管理类作业:高压电工作业、低压电工作业、消防设备设施巡检作业、配电设备设巡检作业、机电设备设施巡检作业、土建结构巡检作业、道路清扫作业、以及检维修作业(包括占道、动火、高处、临时用电、有限空间、动土、吊装等危险作业和一般检维修作业)。5.1.3风险排查5.1.3.1风险排查的内容企业应按照不同风险点划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5.1.3.2风险排查的方法企业风险排查按照生产业务、组织机构等,采用全员参与、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的方式,排查应按照一定区域或时间、空间范围以及相对独立的作业过程或作业区域,并由若干关联作业环节组成等要求进行梳理。同时,企业应分别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B)。5.2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5DB37/T3959—2020依据隧道运营企业的特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C。5.2.1.2安全检查表法(SCL法)针对区域、场所、设备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D。5.2.1.3其他方法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其它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5.2.2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常规和动火动土等非常规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承包方和访问者;——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作业行为、人员能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工作场所外风险因素;——工作场所内风险因素;——作业环境、气候、昼夜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变更,包括:作业工艺和方法、设备和工具、人员变动。5.2.3辨识类别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种不安全因素:a)人员行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放弃工具、徒手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在机器运转时、检查、维修、保养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装束不安全;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b)物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其他物质等)本身存在缺陷;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6DB37/T3959—20207物放置方法的缺陷;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作业方法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保护器具信号、标志;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c)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隧道通行环境不良;施工场地环境不良。d)管理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结构不合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规章制度不全面、不符合实际;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5.2.4辨识实施5.2.4.1全员辨识企业在梳理划分风险点基础上,由风险点所属单位(部门、班组)采用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方式,组织一线作业人员辨识涉及本岗位作业流程或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和防范措施。5.2.4.2汇总筛选企业(公司、部门)采用逐级审核的方式,对每个风险点中的危险源和防范措施辨识情况进行汇总,组织管理人员对风险点中的危险源辨析筛选,并初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班组汇总,上报部门,部门审核后上报公司)。5.2.4.3持续辨识企业应不定期组织开展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对新设备或首次作业的风险点,须进行专项危险源辨识并落实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或作业。5.3风险评价5.3.1风险评价方法本标准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照附录E,对风险进行评价。评价时,L、C的取值应建立在企业现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程度分析法(MES)等其他风险评价方法。DB37/T3959—20205.3.2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风险评价准则,不能照搬照抄细则中的样例和其他企业的准则。制定准则时应充分考虑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相关方诉求等。5.3.3风险评价分级企业应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可将各评价级别由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并确定不同风险点的风险管控层级及责任主体:a)1级风险(红色)/重大风险:应增加(调整)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相关过程应建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对于该级别风险,公司重点管控,只有当风险已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时,才能开始或继续作业;落实公司、部门、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审批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b)2级风险(橙色)/较大风险:必须现场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点,部门应控制管理,落实部门、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审批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c)3级风险(黄色)/一般风险:需要制定控制措施或专人监督管理;对于该级别的风险,班组应控制管理,落实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监督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d)4级风险(蓝色)/低风险:不采取防范措施,易导致伤害事故的风险,对该级别的风险,岗位应控制管理,岗位应具体落实相关监督、确认措施。5.3.4确定重大风险按DB37/T3138—2018第5.3.4条规定结合企业实际,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或疑视恐怖分子闯入隧道,隧道内有车辆逆行;——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企业应按照“从严从高”、“应判尽判”的原则确定重大风险,提高管控层级。5.3.5风险点级别确定风险点的级别确定应遵循从严原则,即将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8DB37/T3959—202095.4.1控制措施选择原则企业应按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警示的顺序考虑控制风险,并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识别,确定是否改进(新增)措施建议,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5.4.2控制措施范围5.4.2.1工程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是指针对作业、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通常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漏电保护装置、起升高度限制器等;——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设置安全防护网、安全电压等;——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转动设备设置防护罩等;——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如设备故障报警、隧道内减速标志等;——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位置;——其它。5.4.2.2管理措施通常采用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实施管理制度、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定期安全检查、巡查;——监测监控;——发起警报和警示信号;——建立安全互助体系;——风险转移(共担);——其它。5.4.2.3教育培训措施通常采用的培训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新员工上岗三级培训;——转岗、复岗培训;——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培训;——每年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外来人员培训;——案例警示专题培训;——其他方面的培训。5.4.2.4个体防护措施DB37/T3959—202010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或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或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未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通常采用的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肩灯、反光衣、安全鞋等;——安全工器具: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其它。5.4.2.5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触电、火灾、车辆伤害、中毒窒息等事故现场处置预案);——其它。5.4.3控制措施评审企业(公司、部门)对已制定的控制措施,应组织管理人员、班组长、岗位操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4.4控制措施落实5.4.4.1培训考核企业(公司、部门)对已辨识风险点的相关管控措施,分别组织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侧重管控制定、管理要求等,一线作业人员侧重本岗位危险源及对应的防控措施等,并定期组织考核。5.4.4.2监督检查企业根据风险点管控级别,落实(公司、部门、班组、岗位)各级责任主体的检查频次和内容,并将风险点安全管…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