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征求意见稿)

545
0
2020-06-22
简介
为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0□□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insituthermaldesorptionforremediationproject(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附件8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技术适用性与二次污染特征.......................................................................................................35总体要求.......................................................................................................................................46工艺设计.......................................................................................................................................57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118监测与过程控制.........................................................................................................................139主要辅助工程.............................................................................................................................1410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411施工与调试...............................................................................................................................1612运行与维护...............................................................................................................................17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加热方式的适用条件.......................................................................19前言为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II1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施工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可作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的参考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5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078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917油污水分离装置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9517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T20801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技术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94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727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CJJ33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J25.4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T38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HJ580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5芬顿氧化法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6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7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5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7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JGJ/T1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原位热脱附insituthermaldesorption向地下输入热能,加热土壤、地下水,改变目标污染物的饱和蒸气压及溶解度,促进污染物挥发或溶解,并通过土壤气相抽提或多相抽提实现对目标污染物去除的技术。3.2热传导加热thermalconductiveheating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由热源传递到污染区域从而加热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加热技术。可以通过电能直接加热的方式对加热井进行加热,也可以通过燃气等能源产生的高温热烟气等介质对加热井进行加热。3.3电阻加热electricalresistanceheating将电流通过污染区域,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加热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热脱附技术。也称为电流加热。3.4蒸汽强化抽提steamenhancedextraction通过将高温水蒸汽注入污染区域,加热土壤、地下水,从而强化污染物抽提效果的原位热脱附技术。3.5爆炸极限explosivelimit又称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产生爆炸的浓度范围。3.6爆炸极限下限lowerexplosivelimit爆炸极限的最低浓度值。3.7土壤气相抽提soilvaporextraction通过专门的地下抽提(井)系统,利用真空或注入空气产生的压力迫使非饱和区土壤中的气体发生流动,从而将其中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脱除,达到清洁土壤的目的。3.8多相抽提multiplephaseextraction通过真空提取手段,抽取地下污染区域的土壤气体、地下水和油层到地面进行相分离及处理,以控制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的技术。4技术适用性与二次污染特征4.1原位热脱附技术适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多氯联苯、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治理。4.2原位热脱附工程实施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目标污染场地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根据工程设计需要,收集相关资料,主要包括:a)场地污染特征,包括污染物及浓度分布、污染深度、范围等;b)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结构,土壤渗透性、导热导电特性,地下水位、流向等;c)区域气象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量、主导风向等;d)地下构筑物及分布;e)地块用途(现状及规划);f)周边敏感点及分布,包括居民点、地表水源地及地下水源地等;g)能源供应条件,包括燃气、电力、蒸汽供应等。4.3热传导技术的加热温度通常在水的沸点以上;当地下水流速较大(大于10-4m/s),影响到修复区域加热时,应考虑地下水阻隔。4.4电阻加热技术的加热温度通常在水的沸点以下;为保证加热区域良好的导电条件,土壤的含水率宜保持在20%以上。4.5蒸汽强化抽提技术的加热温度通常不超过170°C;为保证蒸汽传输和加热效果,适用于土壤的渗透系数在10-4cm/s以上的场地。4.6土壤或地下水治理修复过程中,加热区及系统内部的污染物蒸气浓度应低于爆炸极限下限,并设置相应的爆炸监测预警及应急装置。4.7当场地存在加热条件下可裂解产生剧毒物质的污染物时,应进行评估后再采用原位热脱附技术。34.8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主要包括:a)废气:包括热脱附产生的废气、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无组织排放的废气等。废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原位热脱附修复涉及的目标污染物、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等。b)废水:包括蒸汽冷凝水、抽出的污染地下水、钻井产生的废水、井点降水、清洗废水等。废水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原位热脱附修复涉及的目标污染物等。c)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包装材料、安装废料、钻井产生的泥浆,以及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及冷凝废油/废液、废活性炭等固体废物。5总体要求5.1一般规定5.1.1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需遵循绿色修复的理念,避免能源浪费。5.1.2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5.1.3原位热脱附处理后的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应满足场地修复目标的要求。5.1.4修复工程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修复工艺设计应本着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并考虑节能、安全、操作简便。修复工程应与修复工艺水平相适应。5.1.5应对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其它污染物进行治理,并达到GB8978、GB16297、GB14554、GB12348等国家、地方和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5.2工程构成5.2.1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配套设施组成。5.2.2主体工程包括:加热单元、抽提单元、废水废气处理单元、检测及控制单元等。5.2.3辅助工程包括:供能单元、阻隔、给排水和消防等。5.2.4配套设施包括:办公室、值班室、厂区围挡、道路等。5.3总图布置5.3.1场址选择与总图布置应参照GB50187的规定执行。5.3.2宜结合工艺特点和场地现状对办公区、加热区、控制设备区、能源供应区、材料加工区、废水废气处理区和危废暂存区等进行分区布置。5.3.3场地平面布置应遵从降低环境影响、方便施工及运行维护等原则,并按照消防要求留出消防通道和安全保护距离。5.3.4应综合考虑周边主要敏感目标的分布,废气、废水处理设备宜布置在主要敏感目标区域主导下风向处或远离主要敏感目标区域,以减少有害气体等对人群或环境的影响。5.3.5修复区域周边需设置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46工艺设计6.1一般规定6.1.1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针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治理,总体设计应满足HJ25.4、HJ25.5、HJ25.6的规定。6.1.2修复工程设计前,应对地下构筑物或埋藏物进行彻底的排查,排除安全隐患。6.1.3应根据场地污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修复目标、修复深度、修复面积、修复周期、周边环境敏感点、能源供给条件等,并结合调研、小试、中试结果,确定原位热脱附系统的设计方案。6.1.4工艺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加热模式、能源供应、加热/抽提井的布设、加热单元、抽提单元、监测控制单元、阻隔单元、废水废气处理单元等。6.1.5应开展原位热脱附中试试验确定技术适用性、加热模式、加热/抽提井布设方案、系统运行参数等。6.2工艺流程6.2.1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原位热脱附可采用热传导加热、电阻加热以及蒸汽强化抽提等单一或几种技术联用。6.2.2原位热脱附系统主要包括加热单元、抽提单元、废气废水处理单元和监测控制单元等。加热单元包括供能系统和地下加热单元;抽提单元包括地下抽提和地面抽提单元;废水废气处理单元包括冷凝、气液分离和废水废气处理等单元;监测单元实现对温度、压力和运行参数等的监测;控制系统实现各生产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的控制。6.2.3原位热脱附的工艺流程为:在污染区域范围内设置加热井或电极井,对目标污染区域的土壤或地下水进行加热,达到污染物的挥发温度,再利用真空抽提井对气相/液相的污染物进行抽提,通过冷凝分离,再对提取出的气体和液体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达标排放。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6.2.4三种加热技术的适用性分析见附录A。图1原位热脱附技术工艺流程图6.3工艺设计要求6.3.1加热模式56.3.1.1应根据场地污染特征、修复时间和修复成本要求,确定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加热模式,具体包括:加热方式、加热目标温度;升温、控温、降温等不同工艺阶段的温度控制等。6.3.2供热能源6.3.2.1供热能源的选择由现场及周边能源供应条件确定。选用的能源需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能源需求量应通过能量平衡计算确定。6.3.2.2电加热可选用工频交流电。6.3.2.3燃气燃油加热通常可选用管道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丙烷、柴油等。6.3.2.4蒸汽强化抽提采用高温蒸汽。场地周边存在满足项目要求的蒸汽源时宜优先选用。现场自行生产一般采用蒸汽锅炉,参照GB50273等标准的要求,锅炉污染物排放应满足GB13271要求。6.3.3加热井/抽提井的布设6.3.3.1应根据污染物的浓度与理化属性、污染范围、土壤的渗透性、土壤的导热系数、修复时间、修复目标要求等确定加热井与抽提井的数量及位置。6.3.3.2热传导的加热井和电阻加热的电极井间距一般为2m~6m,电阻加热的电极井间距一般为4m~6m,蒸汽注入井间距一般为6m~15m。具体的井间距需根据实际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导电性能、污染状况以及处理效率、工期等因素来调整。6.3.3.3应根据场地污染特征布置加热井,一般采用正六边形或正三角形布局。6.3.3.4抽提井可与加热井设置在同一点位或靠近加热井设置,也可布设在以加热井为顶点构成的正六边形或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6.3.3.5加热井和抽提井的数量比例应根据场地条件确定,宜在4:1~1:1之间。加热井和抽提井的布设示例见图2、图3。6.3.3.6有效加热及抽提范围应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完全覆盖目标修复区块边界,并适度扩展,以确保达到修复效果。图2正六边形加热井/抽提井布设示例6图3正三角形加热井/抽提井布设示例6.3.4地下加热单元的构造及安装6.3.4.1热传导的加热单元为加热井,一般由加热元件和密封套管构成。6.3.4.2燃气热传导的加热元件为燃烧器,由送气模块、点火模块、监测模块和电控模块等组成。加热井结构示意图见图4。6.3.4.3电热传导的加热井由底部密封的金属套管内安置电加热元件共同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5。6.3.4.4电阻加热的加热单元为电极井,由电极、电缆、填料和补水单元等组成。电极井结构示意图见图6。6.3.4.5蒸汽强化抽提的加热单元为蒸汽注入井,由底部密封、中部开筛的不锈钢井管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7。蒸汽注入压力主要根据地层渗透性、加热温度要求、井间距综合确定。6.3.4.6加热井、电极井和蒸汽注入井的直径、厚度以及材料根据安装方法、深度、工作温度和场地污染特征进行确定。6.3.4.7加热井、电极井和蒸汽注入井可采用先成孔再置入的方式或直推置入的方式进行安装。78图4燃气热传导加热井构造示意图图5电热传导加热井构造示意图图6电极井构造示意图图7蒸汽注入井构造示意图6.3.5抽提单元6.3.5.1抽提单元包括抽提井、管路、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等。抽提井包括垂直抽提井和水平抽提井。6.3.5.2垂直抽提井由井口保护装置、井管、滤网构成。垂直抽提井的结构示意图见图8。应根据污染深度设置井管筛孔的位置。井管可外包金属滤网,再填充滤料。井口宜高出地面0.2m~0.5m。6.3.5.3水平抽提井由井口保护装置、井管、滤网构成。水平抽提井放置在包气带中,其结构示意图见图9。6.3.5.4垂直抽提井的钻进方法可采用螺旋钻进、冲击钻进、清水/泥浆回转钻进、直接贯入钻井成孔等方法。水平抽提井的钻进方式可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水平定向等方法。6.3.5.5抽提井井管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无污染材质,井管之间连接可采用丝扣或焊接方式,不得使用有污染的粘结剂。井管可外包金属滤网,再填充滤料。井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6.3.5.6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修复面积及深度、土壤渗透性等,确定抽提所需的真空度及抽气速率并选取合适的真空设备。蒸汽强化抽提系统中抽提速率一般应为注入速率的1~3倍,抽提气真空负压系统应根据蒸汽注入速率来确定,一般为20kPa~60kPa(0.2atm~0.6atm)。6.3.5.7抽提泵及管道等的设计安装需满足GB/T20801。6.3.5.8抽提单元应维持一定温度水平,或采取增加流速、增加刮板、扰流片等其他措施,以防止污染物在管路中大量冷凝对抽提系统造成影响。6.3.5.9抽提单元应保证污染气体不外泄至大气造成二次污染,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井口地面采取阻隔防渗措施;进行负压设计以保障在抽提单元运行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保证抽提单元的动力设备稳定运行;抽提管道全密封。图8垂直抽提井结构示意图9图9水平抽提井结构示意图6.3.6地下水控制6.3.6.1当地下水入渗影响修复区域加热温度及修复效率时,应对修复场地进行地下水控制。6.3.6.2地下水控制可采用阻隔或地下水位控制等方法。6.3.6.3阻隔控制可在修复场地边界外布设止水帷幕、拉森钢板桩等阻隔设施。地下水位控制可采用井点降水或井管降水等方法。6.3.7表面阻隔6.3.7.1水平表面阻隔层面积上应大于抽提处理区域,阻隔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热及防渗性能。一般从下至上依次为防渗层和混凝土层。混凝土隔热层的厚度一般在10cm~60cm。6.3.7.2针对高温热脱附施工可能造成的高温灼伤和地下保温要求,应建设地上隔热保温层。地表温度应不高于60℃。6.3.7.3采用电加热时,应在防渗层和混凝土层之前设置等电位层。6.3.8废气处理单元6.3.8.1原位热脱附工程的废气处理单元主要对热脱附抽提废气、废水吹脱处理等环节产生的有组织工艺废气进行处理。6.3.8.2废气处理工程设计及施工应符合HJ2000、HJ/T389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废气排放应符合GB3095、GB16297、GB9078、GB14554及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要求。6.3.8.3废气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要同时满足预期的最大废气产生量、最高污染物负荷和尾气排放限值要求。设计的废气产生量应大于土壤和地下水中产生的污染物蒸气和水蒸汽产生量。6.3.8.4通过抽提系统收集到地面的废气经过气体冷凝、气液分离、油水分离等处理后,得到的尾气、冷凝水、废油分别进行处置。6.3.8.5尾气处理可采用吸附法、氧化法和燃烧法等。吸附法参照HJ2026。催化燃烧法参照HJ2027。6.3.8.6废气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油有回收利用价值时宜进行回收,否则应按照固体废物鉴别相10关要求进行鉴别后处理。6.3.9废水处理单元6.3.9.1原位热脱附工程废水处理单元主要对抽出的污染地下水和热脱附抽提废水等进行集中处理。6.3.9.2废水处理设计施工按照HJ2015、GB50268等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废水排放应符合GB8978、GB3838、GB/T14848、GB/T31962及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要求。6.3.9.3废水处理的技术工艺通常包括:油水分离、混凝、吹脱、高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油水分离技术参照GB/T12917、HJ580。混凝法参照HJ2006。吹脱法参照HJ2007。高级氧化法参照HJ1095。6.3.9.4废水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油有回收利用价值时宜进行回收,否则应按照固体废物鉴别相关要求进行鉴别后处理。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6.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6.4.1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土壤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地方和相关行业规定。6.4.2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所收集的非水相液体、废弃活性炭等危险废物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地方和相关行业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规定。6.5噪声控制6.5.1噪声控制应符合GB12348和GB/T50087的规定。6.5.2钻探、机房和处理设备的设计、安装、建设、运行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施。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计应符合GB/T50087的规定;机房内、外的噪声应分别符合GB3096的规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6.5.3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对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及环境空气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规定,防止二次污染。7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7.1一般要求7.1.1主要工艺设备的性能应满足本标准6.3的要求。7.1.2当治理具有腐蚀性污染物时,管道、风机、阀门等应满足相关防腐要求。7.1.3爆炸性气体环境使用的加热设备,使用单位根据危险场所分类正确选择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应符合GB3836.1及GB3836.15的规定。7.2热传导加热技术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7.2.1燃气热传导的主要工艺设备有燃烧器、助燃风机、抽提泵、气液分离器、温度、压力监测仪等。主要功能与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燃烧器应具有调节燃气量及熄火保护功能;11b)助燃风机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1)助燃风机流量范围应能满足系统风量变化要求;2)助燃风机的工作压力应能满足最不利点所需风压的要求;3)所选助燃风机应能经常保持在高效区内运行。c)抽提泵的选型应根据其所输送介质的特性及抽提泵的用途来确定,并应满足下列条件:1)抽提泵的工作压力应能满足最不利点所需真空度的要求;2)所选抽提泵应能经常保持在高效区内运行。d)测温、测压设备需满足量程要求。7.2.2电热传导的主要工艺设备有配电柜、抽提泵、气液分离器、温度、压力监测仪等。主要材料有电加热棒、电缆、加热井填料、管材等。主要功能与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电加热棒需耐高温、耐腐蚀,宜选择不锈钢、耐腐蚀合金作为加热棒的材质;b)配电柜等温控系统需具有恒温控制功能;c)抽提泵、测温、测压设备的选型要求同7.2.1c)、d)。7.2.3场地存在腐蚀性污染物时,应选择不锈钢、耐腐蚀合金等作为加热井套管的材质。7.3电阻加热技术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7.3.1电阻加热的主要工艺设备有配电柜、可调式控制电源、抽提泵、气液分离器、温度检测仪等。主要材料有电极、电缆、电极井填料、管材等。7.3.2电极宜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耐腐蚀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在电极和井壁之间宜设置导电填料增强电极井的导电性,可选用石墨和不锈钢球。7.3.3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条件设置补水单元,可考虑回用水作为补充水源。7.3.4抽提泵、测温、测压设备的选型要求同7.2。7.4蒸汽强化抽提技术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7.4.1蒸汽强化抽提技术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蒸汽锅炉、蒸汽输送管道、蒸汽注入井、抽提泵、气液分离器、温度、压力监测仪等。7.4.2为防止蒸汽冷凝水堵塞管路,需在埋地最低点处设置疏水阀,自动排出凝结水、空气及其它不凝结气体,并阻止水蒸汽泄漏。7.4.3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抽提井抽出的气、液进行冷却,经过冷却设备后的气液温度不应大于35℃。7.4.4锅炉给水泵应能自动进行给水、停泵,水位高、低均能自动报警,在水位极高、极低时锅炉燃烧机能自动停止运行。7.4.5抽提泵、测温、测压设备的选型要求同7.2。128监测与过程控制8.1监测8.1.1原位热脱附应对以下工艺参数或指标进行监控:a)燃气热传导的主要监控指标应包括:1)燃气流量。燃气流量应能满足该场地的能耗和加热目标需求;2)管道压力。燃烧器进口处的管道压力至少大于3.4kPa;3)燃烧器出气温度和一氧化碳含量应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确保燃烧充分;4)加热区地下温度、压力;5)地上废气、废水抽提总管及部分抽提井口温度、压力、目标污染物浓度;6)废水废气排放口污染物浓度。b)电加热热传导的监控指标包括:1)加热棒温度;2)加热电流;3)地下温度、压力;4)地上废气、废水抽提总管及部分抽提井口温度、压力、目标污染物浓度;5)废水废气排放口污染物浓度。c)电阻加热的监控指标包括:1)加热电流;2)地层电阻率;3)加热区地表电压;4)地下温度、压力;5)地上废气、废水抽提总管及部分抽提井口温度、压力、目标污染物浓度;6)废水废气排放口污染物浓度。d)蒸汽强化抽提的监控指标包括:1)入口处的蒸汽温度、蒸汽压力;2)蒸汽流量;3)地下温度、压力;4)地上废气、废水抽提总管及部分抽提井口温度、压力、目标污染物浓度;5)废水废气排放口污染物浓度。8.1.2地下温度监测点应设置在不同位置及不同深度上。通常设置在加热井内或周边、相邻13加热井中间以及修复区域边缘,应在加热井的远点、冷点位置设置温度监测点。纵向上监测点的设置间隔应保证每个点位上有3-10个监测点。8.1.3地下温度应进行连续监测。可通过热电偶、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以及电阻层析成像技术等方式获取。应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适时对加热工况进行调整,确保加热效果符合设计要求。8.1.4地下压力监测传感器可安装在加热井、抽提井的井口或井管内,也可安装在加热井和抽提井之间。地下压力监测点的安装位置及设置数量由监控目的、场地特征确定。8.1.5在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对排放的废气进行日常监测。废气采用活…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