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DB13_T 5087-2019

582
3
2020-04-29
简介
本导则规定了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总体要求、建筑热工设计和设计评价。本导则适用于新建的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的节能设计与评价。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ICS91.140Q84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5087—2019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2019-11-28发布2019-12-28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T5087—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曲港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文忠、张淑敏、戎贤、齐建伟、张建斌、郝贵强、王建军、矫立超、杨志强、石磊、申志超、孔祥飞、杨洪渭、苑广普、张雷、石晓娜、刘平、王理达、王志鑫、付建宇、张志烨。IDB13/T5087—2019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总体要求、建筑热工设计和设计评价。本导则适用于新建的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的节能设计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480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51350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一次能源消耗量primaryenergyconsumption建筑年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和电梯终端能耗,利用一次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标准煤的能耗值。3.2供暖年耗热量annualheatconsumptiononspace-heating单位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3.3供冷年耗冷量annualcoolingconsumptiononspace-cooling单位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冷设备供给的冷量。3.41DB13/T5087—20192防水隔汽材料waterproofandsteaminsulationmaterial用于室内,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空气渗漏的材料。3.5防水透气材料waterproofandbreathablematerial用于室外,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的防水材料。3.6断热桥锚栓anchorboltforheat-breakingbridge通过特殊的构造设计,能有效减小或阻断锚钉热桥效应的锚栓。3.7门斗doorbucket在房屋的入口处设置有保温隔热作用的,防止在打开外门时空气直接侵入室内的小间。3.8新风热回收freshairheatrecovery从排风中回收热量或冷量,以减少新风的能耗。4总体要求4.1室内环境4.1.1门窗的室内一侧不应出现结露现象,设计计算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室内环境计算参数室内环境计算参数冬季夏季温度(℃)≥20≤26相对湿度(%)≥30≤604.1.2室内主要功能房间允许噪声级应不大于35dB(A)。4.2气密性4.2.1建筑气密性应符合在室内外压差50Pa的条件下,每小时换气次数不超过0.6次的规定。4.2.2房屋气密性的测试方法应符合GB/T51350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规定。4.3采暖、制冷能耗采用相对指标控制,以满足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作为基准建筑,设计建筑的全年累计耗冷热量,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一次能源消耗量降低幅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DB13/T5087—20193表2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能耗控制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基准建筑全年累计耗冷热量降低幅度%≥30年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一次能源消耗量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幅度%≥504.4通风系统设计4.4.1应设置带有高效热回收装置的通风系统,并符合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4.4.2通风系统的显热回收率应大于75%。5建筑热工设计5.1一般规定5.1.1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充分利用场地自然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使其冬季能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过渡季能有效利用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5.1.2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建筑单体的平面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应考虑热环境的合理分区,合理确定能源设备机房的位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5.1.3建筑选材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选用资源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5.1.4建筑体形宜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5.1.5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应连续完整。建筑的气密层应位于围护结构内侧,并应连续完整。5.1.6建筑节能工程按照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验收。5.2建筑设计5.2.1建筑体型系数不宜大于0.4。5.2.2应合理确定建筑被动区域,明确气密层位置。5.3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5.3.1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15W/(m2·K);不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不含门)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3W/(m2·K)。5.3.2透明围护结构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外门窗的框材传热系数应符合式(1)规定:K≤1.3W/(m2·K)……………………………………………………(1)DB13/T5087—20194b)玻璃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式(2)规定:K≤0.8W/(m2·K)。…………………………………………(2)5.3.3外门窗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依据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8级、水密性等级不应低于4级、抗风压性能等级不应低于9级。5.3.4高速公路附属建筑因其特殊使用功能应采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宜设门斗、旋转门或弹簧门等,必要时可设置空气幕。5.4无热桥设计与实施5.4.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无热桥设计。5.4.2悬挑构件可采用板与主体结构断开的设计,板靠挑梁支撑,保温材料应将挑梁和其主体结构整体包裹,避免热桥。5.4.3当采用金属构件作为外墙设施的连接件时,金属构件与基墙的连接处应采取防热桥处理措施。5.4.4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b)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应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使保温层得到可靠防护;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c)对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温层连续,且不应削弱;d)管道穿屋面部位应采取措施防止结露。5.5防潮、冷凝,隔音设计5.5.1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应按照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计算屋面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5.5.2非透明外围护结构不同材料交接处宜设置防水隔汽膜和防水透气膜;对于木结构、轻型钢结构和将保温材料设置在中间部位的外围护结构,宜在靠近室内一侧设置防水隔汽膜。5.5.3应对屋面、外墙、不采暖地下室顶板按照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冷凝受潮计算,包括外围护结构的内部结露计算、内表面结露计算和内表面温度计算。5.5.4外围护结构的外饰面应采用浅色饰面。5.5.5楼板结构层表面、金属管道与安装卡件之间应设置隔音垫。5.6遮阳设计5.6.1外窗宜设置遮阳设施,设置外遮阳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5.6.2遮阳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南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方式。水平固定外遮阳挑出长度应满足夏季太阳不直接照射到室内,且不影响冬季日照的要求;b)东向和西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可调中置遮阳设施;DB13/T5087—20195c)可调节外遮阳和外窗的间距宜大于100mm,以免外窗玻璃被加热。5.7可再生能源设计5.7.1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宜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并符合下列要求:a)太阳能保证率宜按照大于50%设计;b)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辅助热源宜采用空气源热泵;c)集热器宜采用建筑一体化布置。5.7.2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建筑负荷特点,对现场条件、能源政策、节能性和经济性等进行分析,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系统进行全年能耗和运行费用对比,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b)应根据建筑负荷特点,对建筑全年冷、热负荷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地源热泵系统配置方案。宜根据负荷情况与其他空调冷热源组成复合式冷热源系统。5.7.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于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0m2时,可采用地源热泵作为空调系统的单一冷热源,埋管侧或地表水换热器应夏季最大释热量进行设计;b)办公建筑建筑面积大于5000m2时,应采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埋管侧或地表水换热器应冬季最大取热量进行设计;c)夏季不足部分可采用冷却塔+冷水机组、空气源热泵等辅助冷源供冷。5.7.4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宜设置监测系统进行节能效益的计量。5.8电气节能设计5.8.1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应达到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目标值的70%以下。5.8.2设计选用的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应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除特殊要求外,照明光源应优先选用发光二极管(LED)灯。5.8.3建筑顶层内区等需要日间照明的空间,宜采用自然光导光系统或采取其他创新设计方法利用自然采光,以满足部分或全部的日间照明需求。5.8.4照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照明控制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情况,进行分区、分组控制;b)走廊、楼梯间、门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用集中开关控制或就地感应控制;c)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的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d)当设置电动遮阳装置时,照度控制宜与其联动;e)当采用自然光导光装置时,宜具备照度调节功能;f)人员长期停留的空间,应设置有就地控制装置。5.8.5应设置能耗监测系统,对建筑分类分项能耗进行监测和记录,设置用能监测系统,能耗分类应覆盖建筑内所用的能源种类。能耗分项应保证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以及电梯分项能耗数据的获取,当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对其发电量及供冷热量进行单独计量。DB13/T5087—201966设计评价在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设计完成后,应对其是否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要求给予评价,评价应以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相关性能模拟计算的结果为基础。设计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第4章总体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图审核应重点核查围护结构关键节点构造及做法是否满足隔热、保温及气密性要求,包括外遮阳构造、外保温构造、门窗洞口构造、气密层保护措施及是否采取热回收新风系统等;b)室内环境指标审核应以施工图纸或采光通风计算报告为依据;c)建筑能耗指标审核应以项目的能耗计算报告为依据,应包括供暖年耗热量、供冷年耗冷量及年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核算;d)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空气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空气品质参数室内空气品质参数指标要求年均PM2.5(µg/m3)≤35二氧化碳浓度(ppm)≤1000DB13/T5087—20197AA附录A(规范性附录)关键材料性能指标A.1外保温材料外墙保温系统应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且不应低于A级;若采用岩棉保温,则保温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应达到表A.1要求:表A.1外墙外保温系统用岩棉板的性能指标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导热系数(25℃)W/(m·K)≤0.04GB/T10294,GB/T10295酸度系数--≥1.8GB/T5480密度kg/m3≥140GB/T5480尺寸稳定性%≤0.2GB/T8811垂直板面的抗拉强度kPa≥10JG149抗压强度kPa≥40GB/T13480短期吸水量kg/m2≤0.2GB/T25975燃烧性能等级--A级GB8624保温系统中的锚栓配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2要求:表A.2锚栓的性能指标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单个锚栓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普通混凝土基层墙体kN≥0.6JG/T366实心砌体基层墙体kN≥0.5多孔砖砌体基层墙体kN≥0.4蒸压加气混凝土基层墙体kN≥0.3锚栓圆盘的强度标准值kN≥0.50单个锚栓对系统传热的增加值W/(m2·K)≤0.002JG149防热桥构造--锚栓有塑料隔热端帽,或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钉阻断热桥--A.2高性能门窗A.2.1外门窗的热工性能应达到如下要求:a)外门窗的传热系数应依据GB/T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测定;DB13/T5087—20198b)外门窗的遮阳系数应综合考虑室内透光、外遮阳设置情况,经性能化分析确定;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时,不宜选用过低遮阳系数玻璃。A.2.2外门窗的气密性能应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测定,不宜低于8级。A.2.3外窗玻璃应选用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玻璃间隔条宜使用耐久性良好的暖边间隔条;型材宜采用铝木复合、玻纤聚氨酯、增塑聚氯乙烯塑料、木材等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A.3气密性材料A.3.1气密性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构成气密层,常见的可构成气密层的材料包括一定厚度的抹灰层、硬质的材料板(如密度板、石材)、气密性薄膜等。孔眼薄膜、保温材料、软木纤维板、刨花板、砌块墙体等不适于用做气密层;b)普通墙体结构(砌块、剪力墙等)宜采用连续的抹灰层构成气密层;轻质结构(木结构等)应在内侧安装气密膜或气密板以形成气密层;c)应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做节点气密性处理,如紧实完整的混凝土、气密性薄膜、专用膨胀密封条、专用气密性处理涂料等材料;包装胶带、聚氨酯发泡、防水硅胶等材料不适合做节点气密性处理材料。A.3.2气密性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3、表A.4要求:表A.3预压膨胀密封带的性能指标项目单位性能指标氧指数%≥30抗暴风雨强度I型--最大承受300PaII型--最大承受600Pa耐久性--经过30次-40℃~70℃高低温循环,满足抗暴风雨强度要求表A.4门窗洞口用防水透气膜与防水隔气膜的性能指标项目单位防水透气膜防水隔气膜厚度mm≤0.7≤0.7单位面积质量g/m2≤200≤250拉伸断裂强度纵向N/50m≥450≥500横向N/50m≥60≥80断裂伸长率纵向%≥10≥10横向%≥60≥50透湿率g/(m2·s·Pa)≥4.0×10-7≤9.0×10-9湿阻因子--≤9.0×102≥5.0×104水蒸气扩散阻力值Sd值m≤0.5≥30DB13/T5087—20199A.4机电设备产品A.4.1回收新风机组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a)宜在新风入口处设置低阻高效率的空气净化装置;b)机组应具备旁通功能或设置旁通管道。A.4.2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和排风管路上均应安装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并与通风系统联动,保证建筑的气密性。A.4.3通风系统应加装降噪装置,对某些容易产生噪音的房间(如设备间),宜采取降噪隔声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