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

267
0
2019-11-28
简介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以及处理处置过程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运行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排放的水污染物、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利用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鉴别、利用和处置标准。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为基本要求。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本标准已作规定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可以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0□□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Standardforpollutioncontrolonmedicalwastetreatmentanddisposal(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实施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附件2发布目次前言....................................................................................................................................................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34选址要求.............................................................................................................................................65技术要求.............................................................................................................................................66排放控制要求.....................................................................................................................................87运行要求.............................................................................................................................................98监测要求...........................................................................................................................................109实施与监督.......................................................................................................................................12附录A(规范性附录)PCDD/FS的毒性当量因子...........................................................................13附录B(规范性附录)医疗废物消毒处理效果微生物检测程序和方法.......................................14GB□□□□—2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以及处理处置过程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运行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排放的水污染物、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利用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鉴别、利用和处置标准。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为基本要求。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本标准已作规定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可以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本标准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现有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各地也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经济与技术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IGB□□□□—20□□1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运行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环境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污染控制不适用于本标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时执行相应的危险废物处置污染控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20□□2HJ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75固定污染源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7.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42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540固定污染源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48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HJ54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5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88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1024固体废物热灼减率的测定重量法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5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63.1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2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3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HJ/T64.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2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3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HJ/T65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365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二噁英排放监测技术规范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GB□□□□—20□□《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3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医疗废物medicalwaste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3.2消毒处理disinfectiontreatment指杀灭或消除医疗废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消除潜在的传染性危害的过程。3.3焚烧incineration指焚化燃烧医疗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3.4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s指温度在273.15K,压力在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3.5处置disposal指将医疗废物焚烧或将经消毒处理后的医疗废物残渣置于生活垃圾处置场所填埋或焚烧的活动。3.6高温蒸汽消毒autoclavedisinfection指利用高温蒸汽杀灭医疗废物中病原微生物,使其消除潜在的传染性危害的处理方法。3.7化学消毒chemicaldisinfection指利用化学消毒剂杀灭医疗废物中病原微生物,使其消除潜在的传染性危害的处理方法。3GB□□□□—20□□3.8微波消毒microwavedisinfection指利用微波作用杀灭医疗废物中病原微生物,使其消除潜在的传染性危害的处理方法。3.9高温干热消毒dryheatdisinfection指利用高温干热空气杀灭医疗废物中病原微生物,使其消除潜在的传染性危害的处理方法。3.10焚烧炉incinerator指焚化燃烧医疗废物的处置装置。3.11消毒处理设施disinfectiontreatmentfacility指以消毒方式杀灭医疗废物中病原微生物的装置,包括配套的附属设备及设施。3.12周转箱transfercontainer/barrel指在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用于盛装经初级包装的医疗废物的专用硬质容器。3.13焚烧炉渣incinerationslag指医疗废物焚烧后从焚烧炉排出的残渣。3.14焚烧飞灰incinerationflyash指烟气净化系统捕集物和烟道及烟囱底部沉降的底灰。3.15消毒处理残渣disinfectiontreatmentresidue指医疗废物经消毒处理后的残余物。3.16烟气停留时间fluegasresidencetime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处于高温段(≥850℃)的持续时间。3.17焚烧炉温度temperatureofincinerator4GB□□□□—20□□指焚烧炉燃烧室出口中心的温度。3.18热灼减率lossonignition指焚烧炉渣经灼烧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炉渣质量的百分数。3.19二噁英类dibenzo-p-dioxinsanddibenzofurans指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类物质的总称。3.20毒性当量因子toxicequivalencyfactor(TEF)指二噁英类同类物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对Ah受体的亲和性能之比,具体数值见附录A。3.21毒性当量toxicequivalentquantity(TEQ)指各二噁英类同类物浓度折算为相当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毒性的等价浓度,毒性当量浓度为实测浓度与该异构体的毒性当量因子的乘积。TEQ=∑(二噁英类同类物浓度×TEF)3.22测定均值averagevalue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的一定数量样品中污染物浓度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对于二噁英类的监测,应在6-12个小时内完成不少于3个样品的采集;对于重金属类污染物的监测,应在0.5-8个小时内完成不少于3个样品的采集。3.231小时均值hourlyaveragevalue指任何1小时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3.2424小时均值dailyaveragevalue指连续24个1小时均值的算术平均值。5GB□□□□—20□□3.25杀灭对数值killinglogvalue指当生物指示剂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数量的对数值。4选址要求4.1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不应位于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4.2在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处理处置单位内各单元设施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的产生与扩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风险等因素,根据其所在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处理处置单位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可作为规划依据。5技术要求5.1废物的要求5.1.1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可接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医疗废物,具体接收范围应根据处理处置设施技术适用性进行确定;《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可由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处置。5.1.2采用消毒处理设施处理的医疗废物应破碎毁型;消毒处理残渣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置时应满足GB18485规定的入炉废物要求,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时应满足GB16889规定的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5.2收集、运输要求5.2.1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应根据自身的处理处置方式,提出相应的收集要求,不能接收未满足要求的医疗废物。5.2.2对于消毒处理设施,废弃的锐器应分开包装;对于有就地消毒要求的废物,应就地消毒后进行收集。5.2.3运输车辆应符合GB19217要求,且应安装实时定位装置;运输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避免医疗废物丢失、遗撒。5.2.4运输车辆及周转箱应每天进行清洗消毒;周转箱清洗消毒应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设施。5.3贮存要求6GB□□□□—20□□75.3.1处理处置设施接收的医疗废物若不能立即处置,应将盛装医疗废物的周转箱置于贮存库房内暂时贮存。5.3.2贮存库房应具备制冷功能和良好的防渗性能,且应易于清洗和消毒。5.3.3贮存温度≥5℃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4h;贮存温度<5℃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偏远地区在做好消毒措施后,可适当延长贮存时间,但最长贮存时间不应超过144h。5.4消毒处理技术要求5.4.1消毒处理工艺控制要求医疗废物消毒处理工艺参数应执行表1规定。表1医疗废物消毒处理工艺参数技术名称工艺控制参数高温蒸汽消毒处理技术处理温度≥134℃、压力≥220kPa(表压);如果在替代处理工况条件下,应进行验证性测试和评价。化学处理技术石灰粉作为消毒剂,纯度为88-95%,药剂投加量应大于0.075kg石灰粉/kg医疗废物,pH值控制在11.0-12.5;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所采用消毒剂浓度宜为8g/L-10g/L有效氯,药剂投加量应大于0.05kg次氯酸钠消毒液/kg医疗废物;次氯酸钙作为消毒剂,所采用消毒剂浓度宜为8g/L-10g/L有效氯,药剂投加量应大于0.05kg次氯酸钙消毒液/kg医疗废物;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所采用消毒剂浓度宜为4g/L-6g/L,药剂投加量应大于0.04kg二氧化氯消毒液/kg医疗废物;臭氧作为消毒剂,所采用消毒剂浓度宜为2g/L;环氧乙烷作为消毒剂,所采用消毒剂浓度宜为1g/L;其他消毒剂的使用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应进行验证性测试和评价。微波消毒处理技术微波发生源频率采用915MHz±25MHz或2450MHz±50MHz。微波处理的温度不低于95℃;在微波和蒸汽的共同作用下,微波频率采用2450MHz±50MHz,压力≥0.33MPa,温度≥135℃;如果在替代处理工况条件下,应进行验证性测试和评价。高温干热处理技术处理温度≥180℃、压力≤1000Pa(表压);如果在替代处理工况条件下,应进行验证性测试和评价。注:消毒处理时间应根据工艺及工况条件进行确定,应进行验证性性能测试和评价;牛海绵状脑病疫情期间,应延长消毒处理时间,以达到朊病毒消毒处理要求。5.4.2消毒处理设施应选择附录B中对应的指示菌种,消毒处理效果应达到杀灭对数值≥4。5.4.3消毒处理设施应配备必要的二次污染防治设施和破碎毁型设施。5.4.4对于高温蒸汽、化学、微波、高温干热等消毒处理工艺,应考虑人体健康防护措施。5.5焚烧技术要求GB□□□□—20□□85.5.1医疗废物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医疗废物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焚烧炉温度(℃)烟气停留时间(s)烟气含氧量(干气)焚烧炉渣热灼减率烟气一氧化碳浓度(mg/m3)≥850≥2.06-10%≤5%1小时均值24小时均值≤100≤805.5.2医疗废物焚烧炉必须配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装置。5.5.3医疗废物焚烧炉排气筒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焚烧炉排气筒应按GB/T16157要求,设置永久性采样孔,并安装用于采样和测量的设施。6排放控制要求6.1消毒处理设施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表3规定的限值。表3消毒处理设施排放废气中污染物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限值1挥发性有机物(以TVOC计)20mg/m32臭气浓度执行GB14554中臭气浓度排放标准3颗粒物执行GB16297中颗粒物排放标准6.22021年12月31日前,现有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GB18484。6.3自2022年1月1日起,现有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表4规定的限值。表4焚烧处置设施排放烟气中污染物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限值取值时间1颗粒物(mg/m3)301小时均值2024小时均值2一氧化碳(mg/m3)1001小时均值8024小时均值3氮氧化物(以NO2计,mg/m3)4001小时均值30024小时均值4二氧化硫(mg/m3)2001小时均值10024小时均值5氟化氢(mg/m3)4.01小时均值2.024小时均值GB□□□□—20□□96氯化氢(mg/m3)601小时均值5024小时均值7汞及其化合物(以汞计,mg/m3)0.05测定均值8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mg/m3)0.05测定均值9镉及其化合物(以镉计,mg/m3)0.05测定均值10铅及其化合物(以铅计,mg/m3)0.5测定均值11砷及其化合物(以砷计,mg/m3)0.5测定均值12铬、锡、锑、铜、锰、镍及其化合物(以铬+锡+锑+铜+锰+镍计,mg/m3)2.0测定均值13二噁英类(ngTEQ/m3)0.5测定均值6.4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控制按照GB8978的要求执行,工艺废水排放控制按照GB18466的要求执行。6.5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按照GB37822的要求执行。6.6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的噪声排放控制按照GB12348的要求执行。7运行要求7.1医疗废物消毒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处于封闭或负压状态。7.2焚烧处置设施运行要求7.2.1医疗废物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系统处于微负压状态,避免有害气体逸出。7.2.2在启动焚烧设施时,应先将焚烧炉温度升至本标准表2规定的温度后才能投入医疗废物。自投入医疗废物开始,应逐渐增加投入量直至达到额定处理量;在焚烧设施启动阶段,焚烧炉温度应满足本标准表2要求,焚烧设施应在4h内达到稳定工况。7.2.3在关闭焚烧设施时,应在正常工况条件下逐渐减少废物的投入量,同时启动助燃系统,保证剩余废物完全燃烧,焚烧炉温度应满足本标准表2要求。7.2.4焚烧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应及时检修,尽快恢复正常。如果无法修复应立即停止投加医疗废物,按照本标准7.2.3条要求关闭系统。每次故障或者事故持续排放污染物时间不应超过4h。焚烧设施每年启动、关闭过程排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以及发生故障或事故排放污染物持续时间累计不应超过60h。7.2.5在本标准7.2.2、7.2.3和7.2.4条规定的时间内,所获得的监测数据不作为评价是否达到本标准排放限值的依据,但在这些时间内颗粒物浓度的1小时均值不得大于150mg/m3。GB□□□□—20□□107.3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行期间,应建立运行情况记录制度,如实记载运行管理情况,至少应包括医疗废物接收情况、处理处置情况、设施运行参数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等。运行情况记录簿应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保管。8监测要求8.1一般要求8.1.1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公布监测结果。8.1.2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采样口、采样测试平台和排污口标志。8.2大气污染物监测要求8.2.1应根据监测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采样;有废气处理设施的,应在该设施后检测。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的监测采样按GB/T16157、HJ/T397、HJ/T365或HJ75的规定进行。8.2.2对大气污染物中重金属类污染物的监测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对大气污染物中二噁英类的监测应当每年至少开展1次,采样要求按HJ/T365的有关规定执行,浓度为连续3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8.2.3对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有关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8.2.4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时的测定方法采用表5所列的方法标准。本标准实施后国家发布的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如适用性满足要求,同样适用于本标准相应污染物的测定。表5处理处置设施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序号污染物项目方法标准名称方法标准编号1颗粒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2一氧化碳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HJ/T443氮氧化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693GB□□□□—20□□114二氧化硫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56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295氟化氢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67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HJ6886氯化氢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7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HJ548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5497汞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438镉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4.2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HJ/T64.3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9铅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85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10砷固定污染源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HJ540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11铬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29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12锡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5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13铊、锑、铜、锰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14镍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1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63.2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HJ/T63.3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65715二噁英类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77.2GB□□□□—20□□1216挥发性有机物(以TVOC计)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17臭气浓度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8.3水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8.3.1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排放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监测按照GB8978规定的方法进行。8.3.2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排放工艺废水中污染物的监测按照GB18466规定的方法进行。8.4焚烧炉渣热灼减率监测8.4.1对焚烧炉渣热灼减率的监测应每月进行1次。8.4.2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按HJ/T20执行。8.4.3焚烧炉渣热灼减率的分析方法按照HJ1024执行。8.5医疗废物消毒处理效果检测8.5.1消毒处理效果检测应每月开展1次。8.5.2消毒处理效果检测按照附录B进行。9实施与监督9.1本标准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9.2除标准中7.2.2、7.2.3和7.2.4中的情况之外,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均应遵守本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现场即时采样获得均值,将监测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GB□□□□—20□□13附录A(规范性附录)表A.1PCDD/Fs的毒性当量因子PCDDs(1)TEFPCDFs(2)TEF2,3,7,8-TCDD12,3,7,8-TCDF0.11,2,3,7,8-PeCDD0.51,2,3,7,8-PeCDF0.051,2,3,4,7,8-HxCDD0.12,3,4,7,8-PeCDF0.51,2,3,6,7,8-HxCDD0.11,2,3,4,7,8-HxCDF0.11,2,3,7,8,9-HxCDD0.11,2,3,6,7,8-HxCDF0.11,2,3,4,6,7,8-HpCDD0.011,2,3,7,8,9-HxCDF0.1OCDD0.0012,3,4,6,7,8-HxCDF0.11,2,3,4,6,7,8-HpCDF0.011,2,3,4,7,8,9-HpCDF0.01OCDF0.001注:(1)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2)多氯代二苯并呋喃GB□□□□—20□□附录B(规范性附录)医疗废物消毒处理效果微生物检测程序和方法B.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消毒处理效果微生物检测程序和方法B.1.1检测材料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生物内含式生物指示剂。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B.stearothermophilusATCC7953),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B.1.2检测方法B.1.2.1处理效果检测应采用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制作要求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指示剂,并在其有效保质期内。B.1.2.2将多个生物指示剂菌管随同医疗废物,放置于杀菌室内蒸汽处理效果最难保证的空间位置,或将菌管放置在包装盒内并裹挟进医疗废物中,在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灭菌参数下,进行消毒处理。B.1.2.3消毒处理完毕后,取出指示菌剂,捏碎玻璃管,按照产品规定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