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12
0
2019-07-17
简介
涪陵区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校改扩建建设项目校园总占地40亩,共建设各类建筑物面积25000m2,项目总资金509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艺术中心、巴文化学习基地、综合办公楼、食堂餐厅、学生宿舍、教师值宿室、附属幼儿园、体育场馆、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道路、绿化工程等。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合理配臵教学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该校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简介1.1.1项目名称涪陵区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校改扩建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白涛镇新场镇钟灵街。东邻滨江大道;西邻天原化工厂宿舍区;南邻陈家嘴五社菜地;北面与居民住宿区相邻。学校正对乌江,背靠319国道,地理位臵优越,交通方便。1.1.3建设规模及内容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扩建后校园总占地40亩,共建设各类建筑物面积25000m2,项目总资金509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艺术中心、巴文化学习基地、综合办公楼、食堂餐厅、学生宿舍、教师值宿室、附属幼儿园、体育场馆、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道路、绿化工程等。1.1.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项目法人:涪陵区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校法人代表:王文1.2项目法人简介涪陵区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校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5个,学生800余人,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0人,占总数的66.7%。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个“文明、健康、勤奋、向上”的优良学风已经形成。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11名学生代表全镇小学生参加区级各类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先后有5个班级被评为区级“先进班集体”,6名学生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学校倡导广大教师“树师表、铸师魂、练硬功”,要求每个教师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树立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和精诚团结、乐于助人的合作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信念、教学上有特色、科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的教师队伍。目前,已有11名区级骨干教师,18名镇级骨干教师,陈继、刘秀兰等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刘秀兰、张玲玲、孙小容等教师在涪陵区语文优质课竟赛和数学说课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国家、市、区级论文评选中获奖。2004年安装了远程教育模式一、二,2007年安装了远程教育模式三,区级电教课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点校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初步验收,即将结题。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成绩突出,教育教学成绩连续保持涪陵区农村小学领先水平。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2008年白涛镇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关于白涛镇浙江希望小学扩建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纪要》;1.3.2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白涛镇情介绍白涛镇位于涪陵区东南部,距涪陵城20公里,是涪陵区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主城和渝东地区前往仙女山、芙蓉洞、石夹沟、武陵山森林公园等著名风景区的重要通道。乌江黄金水道、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镇,白焦路、白龙路、白天路、白梓路使我镇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幅员面积121.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1638人,其中农业人口11968人。海拔高度在160米—1127米之间,为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现有各类企事业单位75家,国有大型企业—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和正在实施的重庆天原厂搬迁工程座落在集镇腹地。镇内水陆交通便利、广电通信发达、自然资源丰富、商贸流通繁荣,历来是涪陵东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千里乌江第一镇”的美称。2.1.2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教育资源状况白涛浙江希望小学1987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目标,“九五”期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7年又实现“两基”达标。现辖区内有小学1所,幼儿园2所。白涛浙江希望小学在职教职工总人数60人。其中小学58人,幼儿园2人。2.1.3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2007年,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教育事业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各类教育共同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督查会,布臵工作,监督执行,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二是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制定了《永胜小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永胜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永胜小学积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工作,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力地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办学水平逐年改善。2007年秋期,白涛浙江希望小学全面完成了学校布局的调整,合并了所有村校,并采用积极稳妥的方法合理地调配了师资力量。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校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简陋。现有校舍建筑面积严重不足,实验、音、体、美等教学器材严重短缺,文体活动、实验操作不能正常进行;二是办学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广大移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我校现有学生800人,并每年呈10%的递增趋势,预计在2015年,在校生人数将达2000人左右。三是师资力量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三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提高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臵学科结构,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2.1.4项目提出的理由白涛浙江希望小学座落于白涛镇新场镇中心,处于白涛镇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迄今已有57个春秋,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较强、学习氛围浓郁的治学良校,是四方学子求学之胜地。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仅20亩,现有15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平均每班学生五十多人,室内拥挤,不利于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校园内现有大教学楼一幢,共24间教室,无其它相关配套设施。办学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周边区、县同级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建设一直受到了很大限制。为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潜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校规划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再征20亩土地用于扩建新校区之用。新校区建成后,学校教学班级将达到40个,按平均每班50人计算,在校学生数将达到2000人,比现在规模扩大1200人,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白涛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白涛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教学设施,不仅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扩大招生规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白涛镇社会发展的需要。2.2.2是白涛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教育事业“十一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总体思路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镇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白涛镇浙江希望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园入园(班)率达9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挖掘现有的教育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招生人数每年增长15%以上,力争“十一五”末成为涪陵区级示范重点学校。我校规划再征20亩土地作为扩建新校区用地,并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新校区,项目建成后将使规模扩大至40个教学班级,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项目建设适应了全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2.3项目建设是白涛浙江希望小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白涛浙江希望小学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风学风纯朴、学校管理严谨、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多年来,白涛浙江希望小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已初步形成名校规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白涛镇乃至涪陵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三峡四期移民工作的完成,白涛浙江希望小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校园面积过小,生均占有的活动空间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由于教室数量少,班级学生容量大(平均每班超过50人),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又相对匮乏,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办公室及生活用房紧缺,难以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此,白涛浙江希望小学领导将依靠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通过改扩建工程,来适应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第三章教育需求分析3.1招生对象白涛浙江希望小学原是一所完全小学,由于三峡移民场镇整体搬迁,于2004年5月通过浙江省委、政府的对口支援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进行了第一期改扩建工程,于2005年9月完工。招生范围面向白涛、山窝、武陵山等乡镇,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招生对象也会扩大至周边县(区)。3.2生源分析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招收的学生来源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07年0~12岁年龄段人口占全镇总人口20%,约为6200人。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二胎现象逐年增加,在未来几年,0—12岁儿童人口还将增多,加上周边地区涌入我校的学生,预计在近几年内递增幅度将进一步增大。可以预见项目未来的生源充足。其次,从每万人口在校小学生的变化发展趋势看,我镇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在校小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1011.47人增长到2007年的1050.18人。这表明了全镇生源充足,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学校教育设施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小学教育需求。再者,三峡工程四期移民工作已经完成,场镇功能日趋完善,大量移民子女涌入我校就读。另外,白涛作为涪陵的化工园区,大量企业、厂矿进驻白涛,在未来10年内,城镇人口将达10余万人,届时学生人数将成倍增长。3.3师资配备白涛浙江希望小学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高级教师39人。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还会每年从师范院校招收部分应届优秀毕业生,从其它学校吸纳有一定教学成果的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全能够满足项目运营需求。第四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场址白涛浙江希望小学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白涛镇新场镇钟灵街。东邻滨江大道;西邻天原化工厂宿舍区;东邻陈家嘴五社菜地;北面与居民住宿区相邻。4.2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1)气候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2)地形、地貌根据涪陵工程勘察院提供的资料,项目场地内地形总的趋势是东部地势较低,为河谷丘陵、低山,东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以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多为窄谷。地貌为沿江丘陵低山区。(3)工程地质项目场地地基岩土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黄褐色,松散,层厚0.2~4.0m不等,工程地质条件差;粉质粘土,灰黑、灰、黄褐色,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很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层厚0.3~5.5m,软~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局部砖红色,饱和,硬塑状态,局部坚硬,分布较稳定,为中等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条件好;碎石土,黄褐色,密实状态,碎石为卵石,间充填粉质粘土,偶夹砾砂,工程地质条件好。4.2.2区位和交通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新校区位于白涛新场镇内,东临乌江,西靠麦子坪,南依涪陵,西连武隆,区位条件优越。319国道及白焦路、白龙路、白天路、白梓路相互连通,渝怀铁路越境而过,对外交通便捷。4.2.3工程用水用电条件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4.2.4建材供应条件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各生产厂家驻城供货商定点供应。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4.2.5社会环境条件白涛镇党委、政府对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扩建新校区工程非常重视,在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规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5.1建设规模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扩建新校区工程共建设三大基本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的各种建筑物以及运动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m2。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5-1。表5-1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模总投资(万元)备注1综合办公楼1500m21502艺术中心2000m22003科技电教楼1500m21504食堂餐厅2000m22005教学楼3000m23006学生公寓6000m26007教师值宿室3000m23008配套建筑物2000m2200包括门房、配电9运动场250m标准环形跑道10010市政设施50包括室外给排水、11道路、广场28312绿化及环境工程7213篮、排球场728个篮球场、4个14土地征迁20亩12015巴文化学习基地40亩2000包括足球场,博物馆16体育场馆1500m215017附属幼儿园1500m21505.2建设方案5.2.1总体规划设计(1)设计依据①白涛镇国土局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2)工程概述①工程性质: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扩建工程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新校园将成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寄宿制小学。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艺术体育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后勤用房等。②基地现状:扩建工程地址位于白涛浙江希望小学东侧,约20亩。地块地形的总趋势为西高东低,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③工程规模:白涛浙江希望小学新校园建成后将达到占地40亩,建筑面积约平方米,40个班约2000人的规模。(3)规划指导思想①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我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③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4、④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⑤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4)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约1.5公顷总建筑面积25000m2容积率0.54建筑覆盖率13.7%体育场地22000m2绿化面积20000m2绿化率30.7%生活用房学生宿舍6000m2学生食堂2000m2小计8000m2教学区教学楼3000m2小计3000m2教学辅助用房体育场馆1500m2科技电教楼1500m2艺术中心2000m2小计5000m2其他博物馆1000m2行政办公15000m2配套建筑物2000m2教工宿舍3000m2小计67500m2(5)功能分区本校园可分为四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巴文化学习基地。由于基地的形状不够规整,有近三分之一的用地地势较低,用做体育场地。主要的四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西北侧,学生生活区在的东北侧,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北侧,巴文化学习基地在南侧,四大区以教学区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疏密相间。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环境。(6)交通组织①出入口:本校区北侧、南侧有规划道路。因此,将主入口设臵在北面,斜向面入口的主干道。主入口设计为入口广场,加以景观布臵。学校东面有一辅助出入口,该出入口主要为教师生活区和学生生活区所设。将来校园的南侧再设有一辅助出入口,此入口主要为后勤物资进出所设,可保证校园内良好的文静气氛不被污染。②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7米。③停车: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和后勤服务用房分别有停车场地。全校师生的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7)广场与绿地规划①广场和绿地是本校区整体规划的重要因素。校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性质的广场和绿地。此类广场和绿化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整个学校的印象,并且还起着组织师生日常教学和生活的作用。②广场,本校园较大的广场有:A、教学楼前广场:由主干道进来便是由大门、雕塑、铺地、道路、绿地构成的塑胶教学楼前广场。该广场南北长近60米,东西宽70米。入口广场也是校园举行集会的场所。B、运动区广场:从入口广场向南下梯步是运动区广场,该广场平整、开阔,以塑胶跑道为要素,是全体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场所。C、巴文化学习基地广场:在校门南侧,占地四十亩,内有足球场、博物馆、休闲广场。①绿地本校园富有特色的绿地有:A、教学楼前广场绿地,该处绿地以小块草坪、水面、小品配合广场建筑形成,其中在广场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以隐蔽外部干扰;B、运动区广场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C、学生生活区入口以草坪为主,结合少量硬地,适宜尺度形成能够吸引学生停留活动、创造高雅学生生活社区气氛的富于景观特色的绿化;D、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臵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这些绿地不仅起到阻隔动静之功能还有人流集散,突出建筑形体之用。(8)消防设计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火栓。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9)环保及环卫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外均植以树木草坪,既绿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教学楼和宿舍朝向、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窗地比大于1/6,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2小时。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南侧一隅,远离教学区,且处在下风向,避免了污水、废弃物、烟气对校园的影响。5.2.2建筑设计(1)教学区建筑群体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办公按功能分区布臵,联系便捷;教学楼按年级独立成团,易于管理;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学楼布臵成一字型,均为4层,每幢拥有12间普通教室,和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②办公楼包括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个部分。教学办公设臵在教学楼组团中。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以及教学办公布臵在南翼,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③美术、音乐教室可布臵在科教楼中,位于圆形报告厅的北侧,符合专业教室的特定要求。④艺术馆位于科教楼南端。与科教楼相互辉映,并围合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楼内南侧布臵师生开架阅览室,光线充足,景观优美;北侧布臵书库、演播中心、视听室和阶梯教室;两者之间通过可中庭和回廊相连。报告厅设臵在艺术馆中,相对独立。⑤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红色磁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屋顶为银灰色。其他辅助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⑥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生活区①宿舍本校的学生宿舍按校园全部建成后有1000到1200人全部寄宿考虑。宿舍平面采用双人床,8人一间,16人一套标准单元。双面廊方式组合,宿舍全部南北向,采光、通风优良。在生活区的东南角另有一组二幢单身教师宿舍。采用一厅一卧一卫一厨的户型结构,可二人合住一套。该宿舍在布臵形式兼顾居家和集体宿舍二种特点,并留有将来改造成某固定模式的余地。②食堂与礼堂食堂与礼堂层数为三层,建筑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分构件为与其他建筑呼应,做了些符号,屋顶采用流畅的曲面板与金属杆件组合,形成了整个生活区的活跃元素,立面分隔与开窗与学生公寓取得呼应。(3)其它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主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①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成为整个校园空白环境中心的一部分。②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5.2.3结构设计(1)执行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基本参数基本风压:W0=0.35KN/m2,基本雪压:S0=0.4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类别:丙类;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3)结构型式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4)基础型式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建筑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其持力层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混铁锰结核。具体选择是教学楼、部分学生宿舍楼、综合办公楼、教师住宅楼因上部软弱土层较厚,且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大型设备不易施工,故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余建筑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5.2.4给、排水及消防(1)给排水①执行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修订本)《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6)(97修订本)②给水项目给水水源由县城东隔堤路上的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校区内供水干管直径为10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烯(PP-R)管。③排水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园内污水处理总管网,然后由校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污管网。(2)消防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2支。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1.1米,其出水方向向下。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5.2.5供配电(1)执行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电源电源由供电系统将10KV高压线架至校园变配电室。进户导线采用W22型0.6/1KV铠装电力电缆地下直埋引至室内配电间,电压为380/220V。(三)线路本工程室内配电线路采用暗敷,配电干线采用W型0.6/1KV电…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