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粤国际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10
0
2019-05-17
简介
南粤国际公寓建设规模:1、 规划用地:7382M2;2、 建筑占地:3137M2(建筑密度≤42.5%); 3、 建筑总面积:31004M2(容积率≤4.2,其中商业面积小于1000M2),其中,①商业面积1000M2②住宅面积90M2/户×160户=14400M2③公寓面积90M2/户×160户=14400M2 4、 绿地面积1846M2(绿地率≥25%); 5、 停车位200~250个;6、 层高:22层(建筑高度≤75M);7、 户数:①商铺23间,②住宅160户,③公寓160户其中,负一层为停车场,1~2层为购物中心(北塔附楼为住客会所和室内泳池),3~22层分为南、北塔,南塔为国际投公寓,北塔为高尚住宅楼。该项目建设成后,项目宏观市场前景良好,但必须重视促销工作,抓紧施工,缩短工期,早日推入市场,可以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回收。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南粤国际公寓暂名二项目建设单位合作公司(待定)三项目建设地点韶关市东堤中路图书馆南侧四项目背景该地块位于韶关市风采路步行街东入口位处风采路与东堤南路交汇处并且东临浈江西靠步行街。韶关市政府为解决步行街停车场不足而定立本项目。投资方与当地公用事业管理局签订的《项目建设合同》中阐明“政府部门负责对东堤南路、东堤中路、仁爱路、建国路、风采东路实施汽车禁停管制”。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1、韶关市城乡规划局签发的《韶关市东堤中路停车场地块控制规划条件》2、韶关市统计局公布的《韶关市2004年度经济普查公告》3、韶关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二、建设场地与建设规模一建设场地地块东临浈江94米、西靠风采路步行街有一横路与步行街接襄、南紧靠市一人民医院、北面为图书馆8层。二建设条件由于位处旧城区供水、供电、通讯、市政已具有完善配套3场地供电只需配一专变娈压器即可可具备“三通”条件。三建设规模1、规划用地7382M22、建筑占地3137M2建筑密度≤42.5%3、建筑总面积31004M2容积率≤4.2其中商业面积小于1000M2其中①商业面积1000M2②住宅面积90M2/户×160户=14400M2③公寓面积90M2/户×160户=14400M24、绿地面积1846M2绿地率≥25%5、停车位200~250个6、层高22层建筑高度≤75M7、户数①商铺23间②住宅160户③公寓160户其中负一层为停车场1~2层为购物中心北塔附楼为住客会所和室内泳池3~22层分为南、北塔南塔为国际投公寓北塔为高尚住宅楼。四建设标准1、本项目定位为集购物中心、高档住宅、投资公寓于一体的综合大厦结构采用钢筋砼全现浇结构。2、室外装修外墙采用条砖为主天面坡屋顶设计外飘窗台、双层真空钢塑窗。3、室内公共大堂精装修走火梯铁扶手、梯级铺仿古砖。4、商铺/住宅室内无坯房。5、国际公寓室内精装修——厅地面仿古砖、房间地面木地4板、部份天花、厨房成套厨具、豪华入户木门家电、家具业主自购。6、公配奥的斯电梯、独立管线井、可视对话门铃、宽带、中国铁通、中国电信、有线电视、露天泳池、住宅会所三、项目实施计划一拆迁计划本项目存在拆迁困难的问题必须与政府洽谈限期完成拆迁拆迁全面完成后方可进场筹备限期一年05年12月30日前。二施工计划采用一期施工设计、报建、招标、场地清理、银行借贷等筹备工作时限3个月施工时限2年。三销售计划本项目采用预售楼花方式边施工、边销售。计划两年项目竣工前主体封顶预售6个月预售40%现楼6个月售50%竣工一年售10%。四、投资环境分析一区位及人口位置韶关市地处粤北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市区距广州仅两小时车程。面积与人口韶关市总面积1.84万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314.85万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53.4万。5*总人口常住人口市区市辖三区普查总人口为53.60万人其余8县市普查总人口为219.91万人。普查总人口最多的是乐昌市最少的是北江区。各县市、区普查总人口如下北江区13.97万人翁源县31.09万人武江区19.17万人乳源县17.78万人浈江区20.46万人新丰县17.94万人曲江县36.59万人乐昌市42.39万人始兴县20.51万人南雄市37.28万人仁化县16.32万人 *人口密度 全市人口密度为149人/平方公里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53人减少4人市区市辖三区人口密度为1581人/平方公里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289人增加292人。各县市、区人口密度如下北江区2328人/平方公里翁源县144人/平方公里武江区1286人/平方公里乳源县80人/平方公里浈江区1574人/平方公里新丰县90人/平方公里曲江县117人/平方公里乐昌市175人/平方公里始兴县95人/平方公里南雄市158人/平方公里仁化县101人/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韶关市现辖两市三区五县乐昌市、南雄市、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韶关是岭南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源远流长早在10万前就有粤北先民活动生息。公元前111年设曲江县包括现韶关市大部分地区县治在今市区。韶关隋代称韶州明清时设税关始称韶关。6民俗方言韶关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白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 宗教文化韶关宗教历史久远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较多。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三资源气候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以凉爽温暖季节为主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910毫米平均气温20.7摄氏度。光能和温度、降水配合较好雨热基本同季有利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北部山区冬季有雪。河流境内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省总量的19%。北江自北向南贯穿本市大小支流密布。北江上游为浈江全长144公里主要一级支流有墨江、锦江。北江主要一级支流有武江、南水、翁江。新丰县部分属东江流域。由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落差大水量、水力资源丰富。农业韶关地域广阔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独特的气候充沛的雨水和阳光众多的河流、山塘水库连绵的群山、林海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尤其适合无公害疏菜、反季节疏菜、高山花卉和盆景的栽培主要农产品有大米、蔬菜、甘蔗、花生、烟叶、水果、茶叶、花卉、蚕茧等是特色鲜明的农业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产品深加工前景不可限量是广大客商投资农业的理想之地。矿产韶关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9种矿床218个。主要矿种有煤炭、铅、锌、铜、铁、钨、锑、水泥灰岩、花岗石等其中铜、铅、锌、锑、铋、汞、钠、稀士和煤等22种储量居全省第一位。林业韶关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中国重点林区广东省用材林、水源林、天然林和重点毛竹基地是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2003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12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4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1%。韶关物种完整丰富有动植物种类3400多种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主要林产品有木材、毛竹、7松脂、白果、杜仲、香菇、黑木耳、竹笋、板栗、油桐籽、油茶籽等。旅游韶关山川秀美风景名胜众多被誉为集华南景观之大成。生态与佛教文化旅游富有特色。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在广东省内首屈一指拥有国家级风景区、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寺庙、文物等11处省级风景区、寺庙、文物等19处。其中南华禅寺是全国重点寺庙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发祥地有“南宗祖庭”之称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的丹霞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红石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岭南第一奇山”等美誉。 四经济发展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市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跻身于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经济发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2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3:46.7:34.0。近几年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信息、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呈快速发展势头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来韶游客人数连年高速增长2003年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达466.4万人次。贸易、外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4亿元增长14.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7.66亿元增长14.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1.71亿元增长11.9%。其中餐饮业零售额15.5亿元增长22.4%。金融和保险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含外币余额404.36亿元增长1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0.04亿元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不含剥离本外币贷款余额176.1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增长4%。其中个人中长期人民币消费贷款16.57亿元增长1.8%。银行货币回笼5.69亿元。8五、市场分析(一)、市场需求分析 居民住房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市国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00年比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为GDP年均增长8.8%人均GDP年均增长7.4%到2000年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伴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1979—2000年全市累计竣工住宅建筑面积3864万m2住房存量面积年均净增4.0%按2000年底户籍人口计人均增加住房建筑面积12.4m2。据1980年韶关市区5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7.65m2折算建筑面积为10.93m2经过20年的发展“五普”资料显示韶关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至21.03m2增加10.1m2。据1980年全市252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3m2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乡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9.55m2增加7.25m2。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居民住房的数据看韶关市居民住房状况呈现如下特点一、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小康标准“五普”资料显示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68m2。其中城市22.38m2、镇21.94m2、乡村19.55m2。与我国城镇居民小康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8m2国际小康型标准10m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m2进行比较我市城乡居民家庭、各行业从业人员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我国和国际的小康标准。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6m2即达到我国小康标准以上的家庭人口比重达57.9%。与经济发展水平趋同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城市高于镇、镇高于乡村。二、多数居民居住1980年及以后竣工的住房改革开放后国家调整了过去重积累轻消费的政策住房建设得到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国民经济实力不断越上新台阶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住房建设出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在城镇实施了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开发规模迅速扩大在农村政府从用地、报建、补助等采取鼓励措施掀起建小康房指省政府农村小康达标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和砖混凝土结构住房的热潮竣工住房面积显著增加质量也有新的提高。据统计“六五”时期全市竣工住房面积663万m2“七五”时期660万m2“八五”时期733万m2“九五”时期1944万m2。全市房屋面貌焕然一新多数居民住上1980年及以后竣工的住房。“五普”资料显示全市居民住房面积中属1980—2000年建的比重达71.9%其中市83.4%、镇78.2%、乡村62.7%全市住房成新度①为68.6%其中市74.7%、镇72.4%、乡村63.5%。9 三、城镇楼房化比重较高乡村楼房化比重低“五普”住房资料显示全市居民住房属两层以上楼房的比重为41.8%其中市72.8%、镇57.7%、乡村16%呈明显递降的状态居住平房的比重56.5%其中市24.7%、镇39.3%、乡村83.4%呈明显递升的状态。四、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比重低砖石结构住房比重高“五普”住房资料显示全市居民住房外墙墙体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重仅29.5%其中市55.7%、镇38.8%、乡村10.3%砖石结构比重高达66.7%其中镇56.7%、乡村86.2%。五、城镇的住房设施较完善乡村的住房配套程度低“五普”资料显示城市居民家庭中独立使用厨房的比重91.5%主要炊事燃料使用燃气的77.9%饮用自来水的89.8%有洗澡设施的88.9%独立使用厕所的75.1%镇的居民家庭中独立使用厨房的比重89.9%主要炊事燃料使用燃气的58.4%饮用自来水的73.6%有洗澡设施的83.7%独立使用厕所的61%乡村居民家庭中独立使用厨房的比重87.1%主要炊事燃料使用柴草的占80.2%使用燃气的仅占7.9%饮用自来水的只有20.8%住房中独立使用厕所的只有23.7%。六、住房来源形成多渠道格局城镇居民住房福利性来源比重大商品化程度低乡村居民自建住房比重大韶关市属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地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经济仍保持好势头单位新建了大量的福利房。据统计“七五”时期国有和集体单位竣工福利住宅面积235.8万m2“八五”时期321.3万m2按同期国有、集体单位职工平均人数计人均新建福利房13.4m2。因此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来源中福利性来源比重较大商品性来源比重较低具有较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五普”住房资料显示购买和租用公有住房的家庭户比重城市57.1%、镇41.3%自建住房、购买商品房、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户比重城市32.8%、镇45.8%。在乡村自建住房的家庭户比重达92.5%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应住房的比重仅0.6%。七、购建住房支出低“五普”住房资料显示购建住房即有产权的家庭户占所调查家庭户的比重城市67.3%、镇65.7%、乡村94%。平均每户购建住房费用全市1.88万元。按地区分城市3.47万元其中韶关市区3.77万元为200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80元的3.4倍镇2.56万元为2000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3.9倍乡村1.02万元约为乡村从业人员纯收入的2.5倍。按户主户籍分非农业居民家庭3.29万元农业人口家庭1.28万元。按户主职业分户主属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家庭户购建住房支出3.96万元专业技术人员家庭3.42万元办事和有关人员家庭3.35万元商业、服务业人员家庭3.97万元农牧渔水利业10生产人员家庭1.04万元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家庭2.86万元。户主属从事非农产业的家庭户平均购建住房费用达3.52万元是从事农业的家庭户购建住房费用的3.39倍。横向比较看差距及成因纵向对比韶关市城乡居民住房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佛山市、梅州市进行横向对比看我市城乡居民家庭住房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及商品化程度仍有较大的差距与毗邻的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赣州市比较部分指标也有差距。经对“五普”住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距主要表现如下一、住房的成新度较低改革开放22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3.6%全省居民净增住房面积12亿m2住房面积存量年均增长6.4%城乡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而我市同期GDP年均增长率只有8.8%比全省低4.8个百分点受经济发展速度偏慢制约我市住房的成新度偏低。根据“五普”住房数据计算家庭户居住1980年及以后竣工的住房比重全省84.2%其中城市91.7%、镇87.9%、乡村72.7%与全省对比全市低1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低8.3、镇低9.7、乡村低10个百分点全省住房的成新度75.2%其中城市79.5%、镇77.3%、乡村67.4%与全省对比全市低6.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低4.8、镇低4.9、乡村低3.9个百分点。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比我市的差距更大。如佛山市改革开放22年经济超常规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GDP年均增长17.1%比我市高出8.3个百分点。据“五普”住房资料计算佛山市家庭户居住1980年及以后竣工的住房比重高达89.6%其中城市92%、镇90.6%、乡村84%与佛山市对比全市低17.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低8.6、镇低12.4、乡村低21.3个百分点该市住房成新度78.3%其中城市80%、镇78.7%、乡村74.5%与佛山市对比全市低9.7个百分数点其中城市、镇、乡村分别低5.3、6.3、11个百分点。与同属山区的梅州市对比我市也有差距。改革开放22年梅州市GDP年均增长9.3%比我市高0.5个百分点城乡住房面貌的变化比我市明显。根据“五普”住房资料计算梅州市家庭户居住1980年及以后竣工的住房的比重达80.2%与该市对比我市低8.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低1.3个百分点、镇高2.7个百分点、乡村低12.8个百分点该市住房的成新度71.8%对比我市低3.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低3个百分点、镇高2.5个百分点、乡村低5.4个百分点。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我市的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赣州市比居民家庭居住1980年及以后竣工的住房比重我市比郴州市低4.1个百分点、比赣州市低1.1个百分点。其中乡村我市比郴州市低10.5个百分点、比赣州市低6.8个百分点镇我市比郴州市低7.6个百分点比赣州市低6.7个百分点。住房的成新度我市的市、镇、乡村比郴州、赣州亦低3个百分点左右。从上述对比看我市居民家庭住房成新度明显低11于佛山市和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我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偏慢。与经济发展步伐相近的梅州市比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梅州市大量的、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得以松绑大批外出从业人员在家乡购建住房。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市的郴州、赣州比差距的原因值得深思。二、住房的档次低2000年韶关市人均GDP6543元、全省12885元、佛山市25490元、梅州市3402元、郴州市5695、赣州市3372元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佛山和全省。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偏低制约“五普”住房数据显示我市居民特别是乡村居民家庭住房的档次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佛山市与梅州、郴州、赣州等市比某些指标也有差距。从住房的建筑楼层数看韶关市楼房化程度低。全省居民家庭居住属2层以上楼房的比重为51.4%佛山市63.9%、梅州市45.3%、郴州市46.3%而我市只有41.8%。在乡村居住楼房的家庭户比重全省29.9%佛山市46.9%、梅州市33.8%、郴州市37%、赣州市21.6%而我市只有16%。从住房的外墙墙体材料看韶关市市的质量偏低。全省居民家庭住房的外墙墙体材料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重为34.9%佛山市52.6%郴州市31.3%我市29.5%明显低于佛山市和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郴州市。在乡村住房外墙墙体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重全省16.9%佛山市35.5%梅州市11.5%郴州市24.5%我市只有10.3%。从住房内的配套设施看韶关市配套程度低特别是乡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厕所配套率低。从厨房配套情况看家庭户住房中有厨房并独立使用的比例我市89%高于全省的81.7%、佛山市的85.7%、梅州市的83.4%。从主要使用的炊事燃料看使用燃气的家庭户比例全省57.8%佛山84.1%、梅州29.8%、郴州7.5%、赣州11.5%我市39.1%明显低于全省和佛山市高于梅州、郴州、赣州等市在乡村主要炊事燃料使用燃气的家庭户比例全省28.5%佛山市71.2%、梅州市14.7%、我市只有7.9%明显偏低但高于郴州的1.2%、赣州的3%。从自来水普及情况看家庭户饮用自来水的比例全省63.7%佛山市96.2%、我市52.4%我市自来水普及率明显低于全省、佛山市但高于梅州市的46.8%、郴州市的36.5%、赣州市的16%在城镇我市自来水普及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梅州和赣州但明显低于佛山市并略低于郴州市在乡村我市自来水普及率20.8%明显低于全省的37.7%、佛山市的91.5%、梅州市的34.8%略低于郴州市的21.6%我市乡村改水任务仍十分艰巨。从洗澡设施配套情况看住房中有洗澡设备的家庭户比例我市76.9%高于全省的68.4%、梅州市的64.8%低于佛山市的82.5%。从厕所配套情况看住房中有独立使用厕所的家庭户比例我市47%明显低于全省的56.1%、11于佛山市和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我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偏慢。与经济发展步伐相近的梅州市比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梅州市大量的、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得以松绑大批外出从业人员在家乡购建住房。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市的郴州、赣州比差距的原因值得深思。二、住房的档次低2000年韶关市人均GDP6543元、全省12885元、佛山市25490元、梅州市3402元、郴州市5695、赣州市3372元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佛山和全省。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偏低制约“五普”住房数据显示我市居民特别是乡村居民家庭住房的档次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佛山市与梅州、郴州、赣州等市比某些指标也有差距。从住房的建筑楼层数看韶关市楼房化程度低。全省居民家庭居住属2层以上楼房的比重为51.4%佛山市63.9%、梅州市45.3%、郴州市46.3%而我市只有41.8%。在乡村居住楼房的家庭户比重全省29.9%佛山市46.9%、梅州市33.8%、郴州市37%、赣州市21.6%而我市只有16%。从住房的外墙墙体材料看韶关市市的质量偏低。全省居民家庭住房的外墙墙体材料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重为34.9%佛山市52.6%郴州市31.3%我市29.5%明显低于佛山市和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郴州市。在乡村住房外墙墙体属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重全省16.9%佛山市35.5%梅州市11.5%郴州市24.5%我市只有10.3%。从住房内的配套设施看韶关市配套程度低特别是乡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厕所配套率低。从厨房配套情况看家庭户住房中有厨房并独立使用的比例我市89%高于全省的81.7%、佛山市的85.7%、梅州市的83.4%。从主要使用的炊事燃料看使用燃气的家庭户比例全省57.8%佛山84.1%、梅州29.8%、郴州7.5%、赣州11.5%我市39.1%明显低于全省和佛山市高于梅州、郴州、赣州等市在乡村主要炊事燃料使用燃气的家庭户比例全省28.5%佛山市71.2%、梅州市14.7%、我市只有7.9%明显偏低但高于郴州的1.2%、赣州的3%。从自来水普及情况看家庭户饮用自来水的比例全省63.7%佛山市96.2%、我市52.4%我市自来水普及率明显低于全省、佛山市但高于梅州市的46.8%、郴州市的36.5%、赣州市的16%在城镇我市自来水普及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梅州和赣州但明显低于佛山市并略低于郴州市在乡村我市自来水普及率20.8%明显低于全省的37.7%、佛山市的91.5%、梅州市的34.8%略低于郴州市的21.6%我市乡村改水任务仍十分艰巨。从洗澡设施配套情况看住房中有洗澡设备的家庭户比例我市76.9%高于全省的68.4%、梅州市的64.8%低于佛山市的82.5%。从厕所配套情况看住房中有独立使用厕所的家庭户比例我市47%明显低于全省的56.1%、12佛山市的74.1%略高于梅州市的45.3%、郴州市的45.5%、赣州市的45.4%在城镇家庭户住房中有独立使用厕所的比例差距不大在乡村家庭户住房中有独立使用厕所的比例我市只有23.7%明显低于全省的33.4%、佛山市的64.2%、梅州市的32.6%、郴州市的40.9%、赣州市的43.1%显示出韶关市乡村卫生状况较差改厕任务仍相当艰巨。三、城镇住房商品化程度低韶关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崛起的重工业基地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改革开放步伐滞后商品意识不强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比重小在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来源上也带有显著的计划经济特点单位建的福利房来源比重高商品性来源比重低。“五普”住房资料显示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来源于购买原公有房的比例我市34.5%明显高于全省的19.6%、佛山市的14.5%、梅州市的13.3%、赣州市的28.3%低于郴州市的43.5%家庭住房来源于租用公有住房的比例我市22.6%明显高于全省的11.5%、佛山市的9%、梅州市的7.8%也高于郴州市的20%、赣州市的20.8%家庭住房来源于自建、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比例我市只有32.8%明显低于全省的49.9%、佛山市的55.5%、梅州市的68.1%、赣州市的40.6%略高于郴州市的28.4%。镇的居民家庭住房来源于购买原公有住房和租用公有住房的比例我市41.3%明显高于全省的16.9%、佛山市的13%、梅州市的15.1%、赣州市的20.5%低于郴州市的49.3%来源于自建、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比例我市45.8%明显低于全省的68.9%、佛山市的71.4%、梅州市的74.5%、赣州市的66.1%高于郴州市的36.4%。“五普”按户主职业属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家庭的住房来源于购买原公有住房的比例我市45.1%明显高于全省的22.6%、佛山市的16%、梅州市的13.6%、郴州市的38.2%、赣州市的12.9%住房来源于自建、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比例我市34%明显低于全省的57.4%、佛山市的72.7%、梅州市的69.7%、赣州市的66.1%也低于郴州市的34.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家庭住房来源于购买原公有住房和租用公有住房的比例我市高达50.3%明显高于全省的20.8%、佛山市的16.8%、梅州市的11.7%、郴州市的36.8%而来源于自建、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比例我市只有34.1%明显低于全省的54.2%、佛山市的45.8%、梅州市的77.8%、郴州市的52.3%。我市城镇居民住房福利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低影响了我市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资金的投入制约了商品房开发的发展影响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更深层的是影响了我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市场意识和自立意识的增强。四、购建住房支出水平低受住房成新度低、住房档次低、城镇住房商品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韶关市居民家庭购建住房的支出水平明显偏低。据“五普”住房资料计算家庭户平均13每户购建住房支出我市只有1.88万元明显低于佛山市的7.89万元、全省平均的4.61万元、梅州市的2.57万元高于郴州市的1.43万元、赣州市的1.65万元。平均每户购建住房支出相…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