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相关知识数据

229
0
2019-05-10
简介
PAGE1/NUMPAGES18山地建筑设计(节选)山地是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建筑基地,给人的心里感受及其客观的可利用性是独特的。有关诗词:敬畏/亲近——“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经·大雅·崧高》)推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冶·山林地》计成)“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上林赋》司马相如)“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淮南子·地形训》刘安)“少小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陶渊明)“昔仲长愿言,流水高山;应璩作书,邙阜洛川。”(《山居赋》谢灵运)东方山地观:山地观——人类启蒙时期;崇尚自然的东方山地观;以人为中心的西方山地观“圜道观”,认为宇宙和万物永恒地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灭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人的活动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但是不可能占据根本的位置,或者对其有所改变。佛教“缘起”;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时依序”、“五行定位”;儒家“浑然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PAGE1/NUMPAGES18山地建筑设计(节选)山地是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建筑基地,给人的心里感受及其客观的可利用性是独特的。有关诗词:敬畏/亲近——“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经·大雅·崧高》)推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冶·山林地》计成)“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上林赋》司马相如)“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淮南子·地形训》刘安)“少小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陶渊明)“昔仲长愿言,流水高山;应璩作书,邙阜洛川。”(《山居赋》谢灵运)东方山地观:山地观——人类启蒙时期;崇尚自然的东方山地观;以人为中心的西方山地观“圜道观”,认为宇宙和万物永恒地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灭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人的活动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但是不可能占据根本的位置,或者对其有所改变。佛教“缘起”;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时依序”、“五行定位”;儒家“浑然一体”;在对待“山地”的问题上,东方人的出发点是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表现较多的是对山地的因借、利用,不主张过多采取人为改变的手段。风水理论的两个流派——“形势派”,主要着眼于山川形势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理气派”,主要着重于建筑本身的方位朝向和布局。中国传统建筑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与地域环境的结合,与具体环境的关系,接地形势的处理。“借天不借地”在起伏地形上建造房屋尽量减少接地,减少对地貌的损害,力求上部发展,开拓上部空间;“天平地不平”房屋的底面力求随倾斜地形变化,减少改变地形,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山地开发建设:山地开发的必要——开拓生存空间;获取资源;回归自然。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的人类,渴望舒缓由高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带来的紧张、压抑心情。于是,亲近自然,寄情山水,成了人们逃离物质文明喧嚣的最好手段。这样,人们需要回归“山地”——一个便于人们旅游、休闲的胜地。对山地建筑而言,起影响作用的是一个整体的地域系统。自然影响因素:地质地质勘查:对山坡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根据山地环境的地质构造,谨慎选择基地位置结构工程:精心选择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工程加固措施,以减弱和弥补地质条件的不足。辅助配合:在允许的选择范围内,结合建筑的接地形态、功能组织、景观设计,做适当的处理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形”+“地肌”“地形”——地表的三维几何形状,它偏重于形态学(morphology)的范畴,一般都有明确、清晰的“边界”(boundary);“地肌”——地表的肌理组成,它是各种不同质感的地表组成物质的总称,通常包括岩石、土壤和植被状况等要素。地形特征表示的要素:等高线、坡度、山位。坡度特征从理论上讲,山地建筑可以生存于各种坡度的地形条件,只是难易程度不同。地形坡度坡度3%以下3%~10%10%~25%25%~50%50%~100%100%以上类型平坡地缓坡地中坡地陡坡地急坡地悬崖坡地坡度与山地建筑的生存关系类别坡度建筑场地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水缓坡地3%~10%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中坡地10%~25%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一定限制陡坡地25%~50%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急坡地50%~100%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在山地建设中,开发密度的大小常需依照地形坡度而定;美国Pacitica镇斜坡保留地控制平均坡度(%)每块土地之保留面积(%)10321536204525573072359040100山位特征山位所体现的是各个不同的局部地形,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景观特性和利用可能山位空间特性景观特性利用可能山顶中心性、标志性强具有全方位的景观,视野开阔、深远,对山体轮廓线影响大面积越大,利用可能性越大,并可向山腹部位延伸山脊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山脊两侧的空间有分割作用具有两个或三个方向的景观,视野开阔,体现了山势同上山腰空间方向明确,可随水平方向的内凹或外凸形成内敛或发散的空间,并随坡度的陡缓产生紧张感或稳定性具有单向性的景观,视野较远,可体现层次感使用受坡向限制,宽度越大、坡度越缓,越有利于使用山崖由于坡度陡,具有一定的紧张感,离心力强具有单向性景观,其本身给人以一定的视觉紧张度利用困难较大山麓类似于山腰,只是稳定性更强视域有限,具有单向性景观当面积较大时,利用受限较少山谷具有内向性、内敛性和一定程度的封闭感视域有限,在开敞方向形成视觉通廊同上盆地内向性、封闭性强产生视觉聚焦同上地形的几何形状与空间关系从建筑学及山地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出发,山地地形的分类主要力求表现地形的几何形状与空间的关系,具有形态学的特征。单一地形和复合地形分类体系三、气候(一)日照1.建筑阴影2.基地可照时间3.辐射雾的高度(二)风状况1.基本流场2.局地环流(山谷风、山坡风及顺转风)3.地形逆温(三)降水四、水文五、植被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山地的坡度、山位、山势、自然肌理等是构成山体形态的主要因素,对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势、形体表现和空间形态的作用各不相同。“减少接地”、“不定基面”、“山屋共融”减少接地保护地貌,尽量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借天不借地”(干栏、吊脚、悬挑等)二、不定基面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山位,形成有山地特色的空间定位形势;“天平地不平”(错层、掉层、吊脚等)三、山屋共融与地段环境的协调;与整体山势的和谐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地下式;地表式(倾斜型、阶梯型——①错层②掉层③跌落④错叠);架空式(架空型、吊脚型)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融入型(形体与地形的融合——“小”“散”“隐”;形体与地肌的协调);共构型;超越型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空间的营造是人们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对于山地建筑,空间是构成建筑形态的基本骨架,它决定了建筑(或建筑群体)的布局状况,体现了建筑中各个部分(或各个单体建筑)的联系疏密程度。建筑空间的耦合性·动态性·趣味性山地建筑的景观表现:一、山地景观的特点:原生性(生态系统和视觉客体)、独特性、脆弱性和认同性1.山地景观的视觉元素物质组成形状肌理山石、土壤地形岩石种类水体水流形状、路线水流速度(溪流、瀑布)植物植被形式植被种类云雾范围大小浓淡、出现频率2.视景独特性视觉轮廓的层次性·植被肌理的复杂性·视角、视域的多变性3.生态脆弱性4.情感认同性“比德”情结·“隐逸”情结·“宗教”情结二、景观视觉设计(一)视觉界面的优化1.图底关系(视觉面积控制·轮廓线的协调)2.共构天际线(二)视点变化的考虑(三)肌理协调树木植被·石砾·断层岩石三、景观空间设计山地空间景观的塑造——营造空间序列;选择空间界面(山石、水体、植被等自然界面/平台、立柱、长廊、实墙、屋顶等人工界面)四、景观情感设计宗教性·纪念性·隐逸性山地建筑的道路交通:道路纵坡道路布线道路截面停车场地步行交通机械传动山地建筑的工程技术:挡土墙的基本类型建筑防水措施挡土墙的排水方式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