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某景区旅游开发项目节能报告

465
0
2018-01-12
简介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7320平方米,主要建设基础设施、旅游景观以及配套建筑等。基础设施包括园区入口大门、围墙;程控电话线路、卫星电视;森林防护设施;园区道路;园区浏览车及站点;供排水系统;安全消防设施;灯光系统(太阳能灯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旅游景观包括观景亭、民俗展览馆、废墟遗址景观、风情民宅、观景台、天门等。旅游配套建筑包括山下接待中心、会议接待中心、山上服务中心、停车场。 本报告主要从工程建设方案及配套工程、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节能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项目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XX市XX景区旅游开发项目节能专项报告 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地点41.3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61.4工程建设方案71.5配套工程91.6能源及耗能工质消耗估算161.7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241.8环境保护251.9投资与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26第二章节能分析282.1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282.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302.3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312.4项目节能措施322.5能源管理392.6效果分析41第三章节能分析结论与建议43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XX景区旅游开发项目1.1.2项目类型:旅游度假风景区项目1.1.3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为XX平方米1.1.4项目建设地点:XX1.1.5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企业名称:XX●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地址:XX●法定代表人:XX●注册资本:XX1.1.6项目建设背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延长,休闲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和支柱,中国休闲经济已初具规模,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业已进入了战略转型期。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实现从单一观光旅游向复合型休闲旅游的转型,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人居、体验等多元休闲产业链。XX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优良的山水风光及休闲度假环境,为XX平原尤其是XX市的游客提供了观光、休闲的理想之地。XX本项目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古文化为主要吸引物,以文化展示、体验、养生为核心内容。随着XX市城市建设的阔步发展,“三年大变样”行动的具体实施,XX作为XX市民的西花园,XX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必然会得到市民的欢迎。XX1.2项目建设地点XX景区旅游开发项目,位于XX。地理位置优越,总体建设符合XX发展总体规划要求。1.2.1地理位置XX1.2.2地形地貌XX。1.2.3水文、气象条件XX1.2.4地质条件XX水文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含水介质种类齐全,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可溶岩类、其它沉积和变质岩类。地貌单元繁多,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复杂,且组合多样再加上强烈的现代地质作用,造成了区内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1.2.5地震烈度根据国家地震局最新颁布《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A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属相对稳定区,本工程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1.2.6交通运输条件易企询https://www.eqxun.com/1.3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1.3.1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7320平方米。1.3.2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园区入口大门、围墙;程控电话线路、卫星电视;森林防护设施;园区道路;园区浏览车及站点;供排水系统;安全消防设施;灯光系统(太阳能灯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2旅游景点:观景亭、XX、水库塘坝等;3旅游配套建筑包括山下接待中心、会议接待中心、山上服务中心、停车场。1.4工程建设方案1.4.1工程设计方案1根据用地条件及内部功能,合理布置各功能分区。2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原有生态环境进行各生态景观区和相应辅助设施和分区布置,线路清晰明确、联系紧密。3注意不同功能景观区的相互位置、景色构成,以及与原有旅游区的关系,合理布置道路交通网络。4景观功能区与配套工程区、原有生态群落相结合,形成整体协调的区域生态环境。5注意各景观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变化,合时搭配,使整个景区在不同的季节均有独具特色的美丽风景。6在三维空间上组织各种景观功能区及交通结构,形成高雅、有机、合理、独具特色的空间序列。7按照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规划布局设计。1.4.2建筑设计表1-1主要建筑明细表序号景点名称面积/m2结构功能层数1会议接待中心9495框架会议、接待5层2山上服务中心400砖混短暂停留休息单层3山下接待中心3000框架休闲、娱乐3层4塔800砖混景观13层、30米5塔390砖混景观单层6废墟遗址景观11200砖混景观单层7废墟遗址景观2700砖混景观单层8亭1200砖混休息、观景9民俗展览馆1300砖混景观2层10烽火台200砖混观景、休息11风情民宅300砖混休憩、观景单层12园200砖混休憩、观景单层13书画斋200砖混休憩、观景单层14馆200砖混休憩、观景单层15民俗文化馆200砖混休憩、观景单层16景观塔255砖混景观单层17庭院480砖混小型公园单层18亭200砖混休息亭子19阁300砖混20亭200砖混观景7-8米21堂200砖混观景单层22缩影300砖混休憩、观景单层23观景亭2100砖混观景24观景台500砖混休憩、观景单层25水库塘坝砖混26天门砖混观景27停车场6000合计273201.5配套工程1.5.1给排水部分1给水部分本项目分两类用水,生活饮用水及其他用水(景观、绿化、消防等)。本项目以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取自XX。生活水减压阀设在集中供水房,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供水。景观用水及其他用水来自蓄水池和中水池。蓄水池水来源有三种,一是旱季可以用管道从水塔将水引入蓄水池,作为水景系统和灌溉用水,二是引导地表降水径流到蓄水池,三是雨季可以将南侧引岗渠内的水引入蓄水池。2热水系统在山下接待中心和会议接待中心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系统采用电辅助加热,保证热水供水温度。3排水部分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室内污、废合流,室外雨污分流的系统。生活污水:景区内生活污水采用统一排水系统,各服务设施、景点污水通过专用管道由各个支路汇入主排水管,由管道集中排入景区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严禁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雨水排放:山地因地形变化大,可顺地势自然排入沟谷。为缓解水资源的缺乏,在雨水径流集中的地段修建生态蓄水池以收集雨水。污水处理:规划在景区北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景区内的生活污水,规划日处理能力达到100立方米。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作为景观和绿化用水。1.5.2供热工程本项目不具备市政供热条件,也没有区域集中供热设施。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主要居住、会议建筑物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供热,供暖范围包括山下接待中心和会议接待中心;相对分散建筑物采用单体空调机供暖。1.5.3通风及空调接待及会议大堂、客房的排风设带有冷热回收装置的新风换气机。卫生间设排气扇,换气次数8次/h。山下接待中心根据要求设集中空调系统,空调总冷负荷为300kw,冷负荷指标为100w/m2。中央空调的冷源由设置在该建筑物地下室的制冷机房内的冷水机组提供,夏季空调用冷冻水参数为7/12℃,冷却塔位于屋面,为冷水机组提供32/37℃的冷却水。会议接待中心设集中空调系统,空调总冷负荷为949.5kw,冷负荷指标为100w/m2。中央空调的冷源由设置在该建筑物地下室的制冷机房内的冷水机组提供,夏季空调用冷冻水参数为7/12℃,冷却塔位于屋面,为冷水机组提供32/37℃的冷却水。设置集中空调的建筑物中的大空间房间空调系统采用单风管定风量一次回风的空调方式,其它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其它建筑物设置分体式空调器,用于夏季降温。通风空调的风管采用镀锌钢板,有防腐要求的采用难燃玻璃钢材料,空调风管和空调冷凝水管的保温材料为难燃B1级橡塑。1.5.4供配电工程1供电负荷本项目用电包括会议接待中心、山下接待中心、山上服务中心、民俗展览馆、书画斋等的照明、消防等用电,以及道路庭院等的照明用电。(1)建构筑物用电1-2主要建筑物用电负荷表建筑物类型名称建筑面积/m2主要用电设备装机容量接待服务中心会议接待中心9495照明、用电预留接口70W/m2山下接待中心3000山上服务中心400建筑景观塔800照明、用电预留接口25W/m2园200书画斋200堂200景观塔255堂200废墟遗址1900夜间照明10W/m2缩影300庭院480停车场6000展览馆风情民宅民俗展览馆200照明、用电预留接口50W/m2风情民宅300民俗文化馆2001)接待服务中心装机容量估算:本项目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2895m2,接待服务中心负荷密度估算为70W/m2,计算装机容量为:70×12895=902.65kW,需要系数按0.8计算。2)建筑景观装机容量估算:本项目建筑景观总建筑面积为1855m2,建筑景观负荷密度估算为25W/m2,室外露天景观为总建筑面积为8680m2,负荷密度估算为10W/m2,计算建筑景观装机容量为:25×1855+10×8680=123.9kW,需要系数按0.7计算。3)展览馆装机容量估算:本项目展览馆总建筑面积为700m2,展览馆负荷密度估算为50W/m2,计算建筑景观装机容量为:50×700=28kW,需要系数按0.8计算(2)公用工程用电本工程公用工程安装功率估算为576.1kW,需要系数取0.8。装机容量估算表如下:表1-3公用工程用电负荷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功率kW总功率kW1中央空调(含冷水机组)LSBLG390184842中央空调(含冷水机组)LSBLG57021202403分体式空调702.75192.54补风机HTF-Ⅲ-NO14130305变频给水机组HLS-144118186提升泵KL80-60A1227罗茨鼓风机NSR6517.67.68排泥泵KWQ20-151229消火栓泵XBD15.3/402----10变压器SG10-630KVA3----合计------576.1(3)项目耗电量计算经计算,本工程的安装容量为:902.65+123.9+28+576.1=1630.65kW。表1-4项目用电负荷估算表序号用电设备名称设备功率(kW)计算系数计算负荷KxcosψtgψPjQjSj(kW)(kVAr)(kVA)1接待服务中心902.650.800.850.62722.12447.712建筑景观123.90.700.850.6286.7353.773展览馆280.800.800.7522.416.804公用工程576.10.800.850.62460.88285.755小计1630.51292.13804.036乘以同时系数Ky=0.9Kw=0.951162.917763.837无功补偿(200.60)8补偿后0.91162.917563.231292.139变压器容量189010变压器负荷率0.68经计算,本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630.5kW,计算有功功率为1162.92kW,计算视在功率为1292.13kVA。本项目中,接待服务中心、公用工程用电量按照年用电日365天,平均每天10小时估算为(722.12+460.88)×0.9×365×10/10000=388.62×104kWh建筑景观、展览馆用电量按照年用电日180天(5月~10月),平均每天10小时估算为:(86.73+22.4)×0.9×180×10/10000=17.68×104kWh本项目总用电量:388.62+17.68=406.3×104kWh本项目配置3台SG9-630/10KVA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为68%。2供电系统景区变配电室按负荷分布定位于负荷中心,自变配电室引出的低压电源采用电缆直埋方式敷设,并采用放射式供电引至各建筑物。电源为380/220V,三相五线制,TN-C-S型接地系统。配电系统为放射式供电,建筑物内电力管线均沿墙及现浇层内暗敷设。消防用电设备包括消防水泵、电梯、防排烟设施、事故照明、疏散照明及标志、消防控制室及生活水泵。景区内路灯开关集中控制,照明电缆均埋地敷设。公共照明以节能荧光灯为主,建筑物内采用节能灯。3防雷接地系统会议接待中心、山下接待中心属二类民用防雷建筑,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屋顶设避雷装置,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基础钢筋网作接地极,辅助人工地极。引下线与接地网及屋面避雷网可靠焊接,组成防雷接地系统。接地采用TN-S方式。设备接地、通讯等电子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均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4弱电系统该项目的弱电系统由以下子系统构成:(1)电话网络系统根据建筑功能分布情况分区设置交接箱。在管理中心专用房间设置弱电交接间,电话网络总进线由市网埋地引入,电缆经总配线柜配线后,经线槽、弱电井引至各配线箱,各办公房间根据功能、面积设置信息出线口个数。信息线由各层配线箱穿管沿地面现浇板及墙体暗敷至各出线口。(2)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信号引自市有线电视网。在功能室适当位置预留电视终端。配套建筑依需要设置并预留。建筑物内电视分支电缆沿墙、现浇层内暗敷设。(3)宽带网络系统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当地建设要求和业主需要,对通信网络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宽带网络系统外部采用光纤至建筑网管中心,并采用光纤敷设到楼内网络跳线箱。在各功能室适当位置预留信息插座终端盒。线路敷设应依据当地电信部门具体要求。1.5.5交通方案XX1区外交通规划规划重修连接景区与XX公路的水泥路,将其拓宽至6米。加强路两侧绿化美化工程。2区内交通组织(1)动态交通整个景区交通组织为环形布局,再由环形道路通过树形分支通往各个景点。XX图1-2XX景区交通道路示意图(2)道路分级景区道路分为二级,即步游路和小径。●步游路:步游路是供游人游览、散步、休息,设计时考虑二至三人并肩而行,使游人能够到达各主要景点,路面宽度为1.5-2米。●小径:即次级步游路,宽度为1.2米。3停车场在景区入口处修建6000平米停车场,预计可同时停放240辆汽车(其中90辆大巴车,140辆中巴、小汽车位)停车场均为生态停车场。1.5.6安全保护措施1防雷接地体系为了防止雷击事件,按照国家关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景区内要敷设防雷接地系统。(1)在景区建设专用避雷接地设备。(2)建筑物顶层设避雷网,利用建筑物柱内主钢筋做为防雷引下线,基础钢筋网作为接地线,辅助人工地极。(3)设备接地线要直接接地,通讯等电子设备接地及防雷体系共享接地装置。2防洪规划(1)山洪防治工程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沟壑发育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拦蓄、排泄等工程措施,形成塘坝、排洪渠道等工程措施与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2)公路与步游路要有防洪设施,做好边坡防护。(3)注意加强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并根据山洪特性和当地条件,采用综合治理措施。3一般性措施(1)游览游乐设施,包括交通工具等都应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在容易发生跌落等人身事故的场所,地形险要的游道,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的护栏、扶手应坚实耐用。(2)按照规划确定游客接待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不无限制的超量接纳游客。(3)建立安全保护机构,完善安全保护制度。景区内的安全巡查要定期、定时、有效,以更好地维护景区治安秩序。各种室外旅游项目和林中游览路线要安排安全保护和救援人员,以保障游人安全和景物的完好。(4)有专为游客设立的医务室,设置急救箱、备急救担架和日常药品。1.5.7消防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本项目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物防火间距为10米。2消防给水本项目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山下接待中心、会议接待中心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5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h,一次消防总用水量504m3。在景区内设600m3消防水池,由景区内环状给水管网向消防水池供水。消防时,消防泵从消防水池抽水,供给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进行室外消防。在消防水池旁设消防泵房,内设2台消火栓泵,1用1备,水泵型号为KQL100-200,单泵流量Q=25L/S,扬程H=45m,电机功率N=22.0kW;设2台自动喷水灭火泵,1用1备,水泵型号为KQL100-200,单泵流量Q=30L/S,扬程H=45m,电机功率N=22.0kW。负责山下接待中心、会议接待中心、展览馆等建筑的消防。在各建筑物内设手提式或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5.8通讯方案规划在住宿餐饮区和管理办公区和建筑内设置电话总交换机,同时将互联网引入景区,总进线由专业通讯公司的电话网络引进景区,通讯电缆采用直埋敷设,电缆经过总配线柜引出到交换箱,通过室内外通讯管道地下暗敷设引入各个单体建筑物内部。1.6能源及耗能工质消耗估算1.6.1能源及耗能工质消耗种类电力:基础设施、招待中心用电;燃气:工作人员及游客生活用液化石油气;水:生活用水。1.6.2各类能源消耗数量、年消耗量1项目用电分析本项目主要供电技术指标按以下数据测算:建筑景观用电25W/m2,夜间照明用电10W/m2,接待中心、服务中心等用电70W/m2,展览馆、风情民宅等用电50W/m2。经计算,建筑景观用电123.9kW,接待服务中心用电902.65kW、民俗展览馆用电28kW、公用建筑用电576.1kW。小区内用电负荷总安装容量为1630.65kW,年用电量为339.57万kWh,经测算低压侧计算负荷为:有功功率为1162.92kW,补偿后本项目视在功率为1292.13kVA。需要设置SG9-630/10KVA变压器3台,总容量为1890kVA,拟利用现有的电力来源,能满足项目的用电需求。2项目用热分析(1)建筑物耗热分析根据项目规划,山下接待中心及会议接待中心采用集中中央空调供暖,其他建筑物冬季单体空调机供暖。表1-5建筑物热耗指标表名称建筑面积/m2是否需要采暖建筑耗热量指标山下接待中心3000是13.5W/m2会议接待中心9495是17W/m2山下服务中心400是13.5W/m2民俗展览馆1300是13.5W/m2风情民宅300是13.5W/m2园200是13.5W/m2书画斋200是13.5W/m2堂200是13.5W/m2民俗文化馆200是13.5W/m2项目冬季采暖面积为:3000+9495+400+1300+300+200+200+200+200=15295m2采暖热负荷:13.5×(400+1300+300+200+200+200+200)+17×9495+13.5×3000=239.72kW。(2)项目全年耗热量计算XX市计算采暖期为103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0.3℃,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4.8℃,室内计算温度16℃,按照《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采暖全年耗热量按下列公式计算:0.0864×103×239.72×(16-0.3)/(16+4.8)=1610.24(Gj)经计算,本项目冬季采暖总消耗热力为1610.24Gj。3项目用水分析表1-6用水量表序号用水名称用水量标准用水量备注最高日(m3/d)最大时(m3/h)1游客用水10L/人日91.0900人次/日2办公人员用水40L/人班50.2办公人员140人3接待宾客用水200L/人日60.06.3住宿300人/日4绿化及浇洒道路停车场用水1L/m2日101.05上述用水量小计848.56漏损及未预见用水量131.3取上述用水量的15%7用水量总计979.8由上表可知,最高日用水量为97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9.8m3/h,全年用水量3.5万m3。4项目用气分析本项目设有餐厅,供内部工作人员及游客就餐。内部工作人员平均就餐人数为148人,一日三餐。灶头数为3个,灶头液化石油气消耗量取值为5kg/灶•d,年供餐时间为365天,年消耗液化石油气:5×3×365=5475kg。景区预计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年,灶头液化石油气消耗量取值为0.05kg/人次,年消耗液化石油气:0.05×10×10000=5000kg。1.7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1.7.1组织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组建“XX景区经营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景区的对内管理和对外运营。1.7.2人员配置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人事部、公关部、财务部、商务部、游乐部和工程部。表1-7人力资源配备表序号部室定员合计1管理人员经理办公室人事部公关部财务部商务部游乐部工程部2服务人员合计1.7.3劳动力结构及待遇以当地员工为主,外地员工为辅。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除支付工资外,福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普通员工除工资外,只解决工作餐、服装等基本生活需要。1.7.4管理和培训除极少数人才需送到境外学习、培训外,本项目的绝大多数员工在XX、在景区内培训。1.8环境保护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只产生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及生活性、交通性噪声,不产生有害污染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1.8.1废水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废水为办公人员、游客生活污水、食堂污水,废水主要产生在5月至10月份的旅游季节,废水产生量为77.6m3/d。其中餐饮废水先经过隔油池处理后,再与其它生活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经过处理达标后,贮存在蓄水池内,定期用于景观用水和山体绿化,所有废水均不外排。1.8.2食堂油烟场区内的酒店食堂等产生的饮食油烟经油烟净装置处理后引至屋顶向内排放。1.8.3噪声污水处理站设置在山下接待中心西侧,离敏感点10米,为地下式结构。运行时产生机械噪声,最大声级为85dB(A)。为了维护周围良好的声环境,均对风机安装消声器,水泵加隔声罩,设备间内设吸音板及隔音门进行隔声降噪,并对设备采取减震处理。1.8.4固体废物该项目固废为办公人员和游客产生的办公垃圾和生活垃圾,集中至景区垃圾收集点,定期由专人清理至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卫生填埋处理,从而确保场区的环境整洁。1.9投资与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1.9.1投资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970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54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65万元。建设投资中,建筑工程费900万元,设备费及安装费、工器具费7910万元,工程其他费用731万元(其中包括土地租赁费用150万元)。本项目流动资金需要量55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占30%,为165万元。流动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1.9.2效益分析1门票收入游客消费主要包括门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交通等6大要素。综合考虑本旅游区特点及未来物价水平和游客消费能力等因素,规划到2013年接待国内游客达15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万元,人均200元左右;到2018年接待国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0万元,人均300元左右。2营业支出营业支出主要包括营业成本与税收。营业成本按总收入的50%计,营业税按营业额的6%计,城建税按营业税的3%计,教育附加费按营业税的2%计。营业成本:3000×50%=1500万元营业税:3000×6%=180万元城建税:180×3%=5.4万元教育附加费:180×2%=3.6万元表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用地面积m260.74×1042建筑面积m2273203停车位个2404建设投资万元9541建筑工程费1000设备及安装费、工器具费79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315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656资金筹措企业自有资金万元97067年均利润万元2017.558年均利税万元2206.559项目投资回收期年8第二章节能分析2.1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2.1.1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XX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189-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质[2006]277号)《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XX省建设厅XX建质[2006]639号)《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居住建筑部分)DB13(J)52—2005(XX省建设厅XX建质[2005]559号)《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JGJ26-95)《建筑节能技术使用手册》(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建筑工程电气节能》(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设备和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2.1.2项目节能背景分析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能源紧张业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省由于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致使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能源自给率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加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建筑业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等指标高位运行。2005年全省能耗总量比2000年增加76.4%,高于GDP增幅6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96和4.41吨标准煤,分别高于全国0.74和1.82吨标准煤,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0%。加强节能工作已成为我省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中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满足人的生产、生活的各类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又消耗了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能源的40%。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筑能耗中的2/3—3/4是可以通过正确、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的,如果以整体综合的方法来实现全方位的建筑节能,将对建筑物整体能耗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使用能耗的降低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通过推行建筑节能,既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居住舒适、健康的要求,又为新兴产业群体的兴起,诸如墙材、保温隔热材料与制品、节能门窗、器件、管材与系统等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并随着建筑节能规模的扩大与深入,带动更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2.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本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较为充足,电力、热、水的资源供应状况分析如下:电力供应:本项目由两路10KV进线,满足一类负荷供电要求。供暖:项目所在地不具备城市集中供暖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空调供暖。燃气供应:项目所在地暂无天然气供应,拟先采用液化石油气,由当地燃气公司供应,可满足当地住户燃气需求。从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来看,该地区能源供应条件比较充裕,本项目所需的电、热供应有保障。因此,项目能源供应是可行、可靠的。2.3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2.3.1能耗及耗能工质种类和数量电力:住宅、商业用电;年用电量406.30万kWh。热力:冬季采暖用热;年用热量1610.24GJ。燃气:生活用气;年用液化石油气量10.48t。水:生活用水;年用水量为3.5万m3。2.3.2主要…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