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钢铁行业(烧结、球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290
0
2019-01-30
简介
钢铁行业(烧结、球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附件1()目录前言....................................................................................................................................................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指标体系................................................................................................................................25评价方法........................................................................................................................................96计算方法与数据来源...................................................................................................................10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行业(烧结、球团工序)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烧结、球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指数总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分为三级,Ⅰ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本指标体系技术起草人:刘锟、李艳萍、张玲、姜琪、吕杰、杨奕、张磊、杨宝玉、吴礼云、张青玲、刘玉忠、赵若楠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11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钢铁行业(烧结、球团工序)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钢铁行业(烧结、球团工序)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456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256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8662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50632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GB/T18916.2-2012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版)》(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第21号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第3号公告)3术语和定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3.1厚料层技术是一种烧结工艺,指通过提高铺在烧结台车上的混合料料层的厚度,实现改善烧结矿质量、提高烧结矿强度、降低固体燃料消耗的操作工艺。3.2低温烧结工艺是一种烧结方法,指以较低的温度(≤1280℃)烧结,以较低的燃料消耗、产生一种强度高、还原性好的针状铁酸钙为主要粘结相的烧结方法。3.3烧结(球团)余热回收指将烧结(球团)生产工序中产生的废气热量及烧结(球团)矿显热加以回收和再利用。3.4固体燃料消耗指烧结过程中生产每吨合格烧结矿消耗的焦粉、煤粉以及其他含碳固体燃料等,以kgce/t2表示。3.5焙烧燃料消耗指球团生产过程中生产每吨合格球团矿消耗的煤粉等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以kgce/t表示。3.6水重复利用率指工序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3.7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指单位烧结矿(或球团矿)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3.8转鼓指数转鼓指数是反映烧结机械强度的物理性能指标,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单次测定值指试样在专用的转鼓内进行测试后,所得粒度大于规定标准的试样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比,转鼓指数越大,机械强度越高。3.9限定性指标指对清洁生产有重大影响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在对钢铁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必须首先满足的先决指标。本指标体系将限定性指标确定为:工序能耗、颗粒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产业政策符合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等八项指标。4评价指标体系钢铁行业(烧结、球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内容见表1和表2。3表1钢铁行业(烧结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项权重值序号指标项分权重值Ⅰ级基准值(1.0)Ⅱ级基准值(0.8)Ⅲ级基准值(0.6)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0.351装备配置0.26360m2及以上烧结机,配置率≥60%280m2及以上烧结机,配置率≥60%180m2及以上烧结机,配置率100%2厚料层技术0.09≥800mm≥700mm≥600mm3低温烧结工艺0.09采用该技术-4余热回收利用装备(回收量以蒸汽计)0.11建有烧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回收量≥9kgce/t矿建有烧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回收量≥7kgce/t矿建有烧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回收量≥4kgce/t矿5降低漏风率技术0.09采用降低漏风率的技术,使漏风率不超过35%采用降低漏风率的技术,使漏风率不超过43%采用降低漏风率的技术,使漏风率不超过50%6烟气综合净化技术0.11采用烧结机头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及重金属的烟气综合净化技术采用烧结机头脱硫、脱硝烟气综合净化技术采用烧结机头脱硫烟气净化技术7除尘设施0.11物料储存:石灰、除尘灰、脱硫灰等粉状物料,应采用料仓、储罐等方式密闭储存;其他散状物料密闭储存;物料输送:散状物料密闭输送物料储存和物料输送:散状物料密闭储存和输送物料储存:散状物料采用防风抑尘网或密闭储存;物料输送:散状物料密闭输送80.14机头、机尾、整粒、筛分等主要工序配备有齐全的除尘装置,确保无可见烟粉尘外逸资源与能源消耗0.201工序能耗(不含脱硝)*,kgce/t0.45≤45≤50≤58工序能耗(含脱硝)*,kgce/t≤49≤54≤622电力消耗,kwh/t(不含脱硝,回收电量不抵扣)0.15≤40≤45≤50电力消耗,kwh/t(含脱硝,回收电量不抵扣)≤50≤54≤573固体燃料消耗,kgce/t0.30≤41≤43≤554生产取水量,m3/t0.10≤0.2≤0.3≤0.6产品特征0.051烧结矿品位,%0.40≥58≥56≥544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项权重值序号指标项分权重值Ⅰ级基准值(1.0)Ⅱ级基准值(0.8)Ⅲ级基准值(0.6)2烧结内循环返矿率,%0.20≤17≤20≤273转鼓指数,%0.20≥83≥78≥744产品合格率,%0.20≥99.7≥98.0≥95.0污染物排放控制0.201颗粒物排放量*,kg/t0.25≤0.05≤0.09≤0.222二氧化硫排放量*,kg/t0.30≤0.10≤0.14≤0.573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计)排放量*,kg/t0.25≤0.14≤0.28≤0.854原料选取0.20控制易产生二噁英物质的原料,包括采用低氯无烟煤、选用含铜量低的铁矿石原料、不再喷CaCl2溶液-资源综合利用0.101脱硫副产物利用率,%0.40≥90≥70-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0.30≥92≥89≥803粉尘综合利用率,%0.30≥99.9≥99.5≥99.0清洁生产管理0.101产业政策符合性*0.15未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生产工艺、装备2达标排放*0.15污染物排放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3总量控制*0.15污染物许可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量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4突发环境事件预防*0.15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及污染事故防范措施,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5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0.05建有环境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能有效运行;全部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并达到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有效建有环境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80%,达到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有效建立有环境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60%,部分达到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6物料和产品运输0.10进出企业的铁精矿、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产品采用铁路、水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或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运输采用清洁运输方式,减少公路运输比例5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项权重值序号指标项分权重值Ⅰ级基准值(1.0)Ⅱ级基准值(0.8)Ⅲ级基准值(0.6)7固体废物处置0.05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贮存设有标识,转移联单完备,制定有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率≥80%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贮存设有标识,转移联单完备,制定有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率≥70%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贮存设有标识,转移联单完备,制定有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率≥50%8清洁生产机制建设与清洁生产审核0.10建有清洁生产领导机构,成员单位与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有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90%;有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记录建有清洁生产领导机构,成员单位与主管人员分工明确;有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70%;有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记录建有清洁生产领导机构,成员单位与主管人员分工明确;有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率≥50%;有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记录9节能减碳机制建设与节能减碳活动0.10建有节能减碳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与所在企业同步建立有能源与低碳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制定有节能减碳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90%;年度节能减碳任务达到国家要求建有节能减碳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与所在企业同步建立有能源与低碳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制定有节能减碳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80%;年度节能减碳任务达到国家要求建有节能减碳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与所在企业同步建立有能源与低碳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制定有节能减碳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70%;年度节能减碳任务基本达到国家要求说明:1、表中对生产装备配置率的设置,是在满足生产装备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信息化条件下对企业生产装置配置提出的要求;2、表中带“*”的指标为限定性指标;3、表中指标均包含烧结工序所有环节(含环保设施、余热回收)以烧结机配备脱硫设施为基准,生产取水量含余热回收用水。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