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系列工作指南(2018年本)

25114
2018-12-24
简介
为了更好地配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更好的实施,有关部门对如何落实好节能审查相关新制度进行了精心研究,编制了《201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系列工作指南》,指南涵盖了非常全面且丰富的节能报告编制、节能审查、节能验收、监督检查等工作环节,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实用性。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系列工作指南2018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节能中心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简称《节能法》),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正式实施节能审查制度。制度实施以来,在提高新上项目能效水平,控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减轻企业用能成本,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完成能耗“双控”目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落实能评“放管服”改革,依据2016年7月修订的《节能法》第十五条和第六十八条,2016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4号)(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原6号令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从以前着重行政审批,改为大幅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为重点,以更好地发挥节能审查促进实现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节能中心联合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系列图书出版以来,对提高节能审查从业人员素质,规范节能审查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完善节能审查制度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配合《办法》的实施,我们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如何落实好节能审查相关新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精心编写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系列工作指南》(2018年本)(以下简称《指南》)。新版《指南》紧密结合节能审查工作实际,注重构建节能审查闭环管理体系,涵盖了节能报告编制、节能审查、节能验收、监督检查等各主要工作环节,对各地区开展节能审查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实用性。新版《指南》的付梓出版,将对推动节能审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起到积极作用。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在《指南》的引导下,加快完善节能审查制度,规范开展节能审查工作,加强与能耗总量和强度n双控n工作的有效联动,为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编写说明2016年11月27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4号)(以下筒称《办法》)正式发布,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审查主体、审查重点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编写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支持和指导下,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按照最新政策要求,对2014年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系统修订。一、修订过程2017年3月,《指南》修订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6月,形成初稿,向10余个行业的专家定向征求了意见。2017年8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节能中心网站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10月,在全国节能审查相关工作业务培训会上,编写组就《指南》主要内容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多名能评工作者进行了交流。2018年,编写组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编制完成2018年本《指南》。二、修订要点2018年本《指南》从当前工作实际出发,完善了节能报告制、节能评审、节能验收、监督检查要点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思路和要点,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以下方面。(_)增加节能审查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2018年本《指南》修订了“节能报告编制”“节能评审”两份工作指南,增加了“节能验收”和“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指南,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审查前报告编制、节能审查中工作程序和节能审查后验收监管等环节的工作要点,形成了一套更为全面、更具指导性的工作指南。(二)加强节能报告编制指导2018年本《指南》将2014年本《指南》的“节能评估工作指南”和“节能评估报告编写指南(总纲)”合并为“节能报告编制指南”,将节能报告编制工作的原则、程序、方法、要点和节能报告通用文本等集中在一个章节,并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系统完整的节能报告编制指南。(三)减少节能报告数据核算2018年本《指南》简化了节能报告中节能审查前和节能审查后能源消费数据的核算要求,将节能报告中两套数据简化为一套数据,减少了节能报告的数据核算量,同时也使节能报告的逻辑更为直接、清晰。(四)明确能源消耗计算方法为解决困扰能评工作者已久的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问题,2018年本《指南》系统梳理了关于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概念、计算方法、计算原则以及常用的计入能源消费的能源种类,帮助有关人员掌握能源统计相关要求,准确把握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的计算方法。三、适用范围2018年本《指南》适用于负责节能审查工作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节能审查相关部门及机构,节能监察有关部门、节能验收相关部门及机构,节能报告编制机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等,可以为开展节能审查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为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参考。《指南》对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更有针对性。非工业领域项目也可参考《指南》开展相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及时将节能审查新动向、新要求融入《指南》,继续完善各行业节能审查指南,推动切实发挥节能审查制度的作用,促进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概述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本指南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的编制原则、工作程序、编制要求和分析评价方法等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节能报告的通用文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2编制原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报告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专业性节能报告应保证专业性,编写人员应熟悉节能有关法律政策和标准规范,了解节能报告编制的内容深度要求,具备计算、分析和评价项目能源消费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判断项目能效水平和对所在地影响等的专业能力。(2)真实性节能报告的编制应从项目实际出发,对项目相关资料、文件和数据的真实性做出分析和判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项目用能情况等进行计算和分析,明确节能分析评价所需基本参数、基础数据等,确保节能报告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情况。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文件中包含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节能分析评价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现场调研、核算等其他方式获得数据,并重新计算相关指标。(3)实操性节能报告应根据项目特点,提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建设方案、用能工艺调整意见和设备选型意见、节能措施等,为项目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等提供具体依据,不能仅做原则性、方向性描述。3工作程序节能报告编制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组建团队、收集材料、编写报告和修订完善。具体如下:组建团队。根据项目特点,组建符合节能报告所需各专业要求的工作团队。报告编制期间,工作团队应保持人员稳定。收集材料。主要工作包括收集项目有关材料,制定编写方案等,必要时需赴项目现场进行调研。本阶段应重点了解项目所在地有关情况、项目建设方案及实际工作进展,收集和掌握项目节能分析评价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基本参数等。编写报告。主要工作包括分析前期收集材料、提出优化建议、计算有关指标和具体编写节能报告等。编写期间,项目建设单位等有关方面应积极参与,认可报告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意见建议,编制完成后的节能报告应加盖项目建设单位公章。委托中介机构编制的,应同时加盖中介机构公章。修订完善。节能报告报送节能审查后,报告编制团队应组织参加节能评审,并根据节能审查(含节能评审)等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4分析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通用的主要评价方法包括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专家判断法等。应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标准对照法:是指对照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行业及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对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比对分析。要点包括:项目建设方案与相关行业规划、准入条件以及节能设计标准等对比;设备能效与能效标准对比;项目能效指标与相关能耗限额标准对比等。类比分析法:是指在缺乏相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通过与既有的同类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类比分析法应判断所参考的类比工程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具有时效性。要点可参照标准对照法。专家判断法:是指在没有相关标准规范和类比工程的情况下,利用专家经验、知识和技能,对项目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采用专家判断法,应从生产工艺、用能情况、用能设备等方面,对项目的能源使用做出全面分析或计算。(2)计算方法节能分析评价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法、能量平衡法等。综合分析法:是指参照有关标准、规范等,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区属情况、建设规模、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艺水平等,适当选取、计算基础数据和基本参数,确定主要能效指标,用能工艺、设备能效要求等。能量平衡法:是指使用能量平衡表或项目所属行业通用的平衡分析方法,分析项目各种能源介质输人与产出间的平衡,能源消耗、有效利用能源和各项损失之间的数量平衡情况等,计算项目能源利用率、能量利用率,分析各工艺环节的用能情况,查找节能潜力。5节能报告编制要点5.1收集资料5.1。1项目基本情况收集项目基本情况及用能方面的相关资料,主要涉及(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所属行业类型、单位性质、生产规模等。(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主要用能系统技术方案、主要用能设备配置情况、进度计划及建设进展情况。(3)项目咨询、设计资料及用能有关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主要设备技术协议等,项目能源消耗的种类及数量、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主要能效指标、主要用能系统与用能设备能效指标等。(4)项目外部条件:影响项目用能方案的外部资源能源条件等。(5)所在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煤炭减量替代要求及方案落实等情况。(6)类比工程实际情况等。(7)其他与项目用能情况相关的材料。5.1.2分析评价依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准确、适用、全面的原则收集项目的分析评价依据,主要包括:(1)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2)相关规划、行业准人条件、产业政策。(3)相关标准及规范。(4)相关的节能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等推荐目录。(5)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用能产品和设备目录。(6)项目立项或设计文件、技术协议及合同等。5.2确定分析评价范围节能报告分析评价范围应与投资建设范围一致,报告应明确整体用能边界,体现项目的完整性。当项目依托既有设施建设时,相关既有设施用能情况也应纳人分析范围。5.3项目节能分析评价5.3.1建设方案节能分析和比选基本要求:在分析比选的基础上,介绍项目的主要建设方案;对拟选择的建设方案进行剖析,查找节能方面存在的潜力;然后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建设方案的建议。(1)建设方案节能分析比选①介绍项目推荐选择的建设方案,采用标准对照法、专家判断法等方法,分析评价该方案是否符合行业规划、准入条件、节能设计规范等相关要求。②从节能角度,分析该工艺方案与当前行业内先进的工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完善工艺方案的建议。难以进行多方案节能分析比选的项目,应在此说明情况。(2)项目总平面布置结合节能设计标准等有关标准、规范,分析项目总平面布置对厂区内能源输送、储存、分配、消费等环节的影响,判断平面布置是否有利于过程节能、方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序和产品单耗等,提出节能措施建议。(3)生产工序、用能工艺具体分析项目各主要工艺(工序)的用能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分析项目使用热、电等能源是否做到整体统筹、充分利用,提出提高能效的措施建议。建议按照用能工艺(生产工序)分节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介绍项目各主要用能工艺(生产工序),具体分析各用能工艺的工艺方案、用能设备,以及能源品种等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节能措施建议。主要包括:各用能工艺选择的工艺方案、工艺参数等是否先进;主要用能设备的选型是否合理,能源品种是否科学。应根据项目工艺要求和基本参数等,定量计算设备容量(额定功率)等参数,评价裕度等主要参数的合理性。②分析项目使用热、电等能源是否做到整体统筹、充分利用。如热系统设置方案是否合理,避免反复加热或将高品质热能降质使用;供配电及用电系统配置是否科学;余热余能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能否结合外部条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等。③计算工序能耗等指标,判断项目工序能耗指标是否满足能耗限额标准或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计算过程复杂的,应附计算书。非生产性项目,可将本部分与第(1)部分“建设方案分析比选”合并编制。(4)主要用能设备具体分析项目主要用能设备的选型是否科学合理,建议分用能系统对设备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列出主要用能工艺(生产工序)的主要用能设备的选型情况,包括型号、参数、数量、安装地点,以及对设备的能效要求等,对比分析是否满足能效标准或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或与同类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等。②列出电动机、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的能效水平(或能效要求),并与有关能效标准进行对比,判断能效等级。高耗能项目的用能设备应达到一级能效水平。(5)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对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的用能系统、用能设备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内容参考第(3)部分“生产工序、用能工艺”和第(4)部分“主要用能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6)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等,结合行业特点和要求,编制项目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列出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等。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应按能源分类列出计量器具的名称、规格、准确度等级、用途、安装使用地点、数量等,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建立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5.3.2节能措施基本要求:梳理项目可采用的节能措施,并通过技术论证和节能效果核算,确定节能效果好、技术经济可行的节能措施。(1)节能技术措施针对项目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继续提高能效的环节,提出相应的方案调整意见、节能措施、设备选型建议等。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些措施在技术上是否可行;计算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评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根据分析计算结果,选取节能效果好、技术经济可行的节能技术措施。(2)节能管理机制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等有关要求,提出项目能源管理方案。部分行业按照行业要求还需提出项目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以及能源统计、监测等节能管理方面的措施和要求。5.3.3能源消费情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价基本要求: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应清晰、准确,计算中所引用的基础数据应有明确来源或核算过程,基础数据、基本参数的选择、核算过程应清晰。数据计算较为复杂,影响报告正文结构时,应另附计算书。(1)能源消费情况①论述项目基础数据、基本参数的选择或核算情况,基础数据应有详细的基本参数支撑和明确的计算过程。②计算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年能源消费增量依据采取节能措施后的项目用能情况,测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应分别测算当量值和等价值两个数值。用能单位外购的能源,其能源折算系数可参照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用能单位自产的能源,其能源折算系数根据实际投入产出自行计算。新建项目的年能源消费增量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改扩建项目为建成投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增量。③计算主要能效指标依据项目基础数据、基本参数等,按照行业相关标准要求,核算(测算)各环节能源消耗量,计算项目主要能效指标。在计算能效指标时,应注意与相关标准、规范等所采用的电力折标系数一致,便于对比分析。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增加值及增加值能耗进行测算。增加值的计算应有详细的计算过程。(2)能效水平评价采用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等方法对项目主要能效指标的能效水平进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量)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增加值能耗等。对于项目能效指标未达到现有同行业、同类项目领先(先进)水平的,报告应客观、细致地分析原因。5.3.4能源消费影响分析基本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要求,合理分析和判断项目对所在地的影响。对于预计下一个规划期投产的项目,暂参照当期项目所在地有关情况进行评价。(1)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的影响分析将测算得出的项目年能源消费增量与所在地能耗增量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增量控制目标的影响。计算方法可参考附录D。(2)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分析计算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指标,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计算方法可参考附录D。(3)对所在地完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的影响分析有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的地区和城市,新建耗煤项目要明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方案,对替代量进行详细论证和核算,并分析项目煤炭消费对所在地完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的影响。6报告通用文本格式6.1.1报告体例样式节能报告体例样式,如附录A所示。节能报告体例样式为推荐样式,供有关方面借鉴参考。6.1.2报告通用文本节能报告通用文本,如附录B所示。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000〜3000吨标准煤的项目,可适当简化报告编制,参考附录C所示。节能报告通用文本是报告编写内容、深度的一般要求。项目单位在编写具体项目的节能报告时,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不需进行详细论证。各行业节能报告可充分反映行业实际情况,根据行业特点对报告内容进行合理调整。6.1.3报告格式设置节能报告具体格式可参考以下设置:(1)页面设置基本页面为A4纸,纵向,页边距为默认值,即上下均为2.54cm,左右均为3.17cm;如遇特殊图表可设页面为A4横向。(2)正文正文内容采用四号宋体1.5倍行距;文中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单位表示;文中数字能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3)图表文中图表及插图置于文中段落处,图表随文走,标明表序、表题,图序、图题。表格标题使用四号宋体,居中,表格部分为小四或五号楷体,表头使用1.5倍行距,表格内容使用单倍行距;表格标题与表格,表格与段落之间均米用〇.5倍行距;表格注释采用五号或小五宋体;表格引用数据需注明引用年份;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4)打印文件应采取双面打印方式。…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