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503
0
2018-11-13
简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改善提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进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为增强汉江流域经济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详细内容,请阅读全文!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11月I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2第一节区域特点.......................................................................2第二节主要问题.......................................................................2第三节重大意义.......................................................................3第二章总体要求.............................................................................4第一节指导思想.......................................................................4第二节战略定位.......................................................................5第三节空间布局.......................................................................6第四节发展目标.......................................................................8第三章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10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格局.....................................................10第二节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11第三节严格保护一江清水.....................................................12第四节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14第五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土壤修复.........................16第六节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17第四章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畅通汉江”...................17第一节提升汉江水运功能.....................................................18第二节加快铁路和公路建设.................................................18第三节提升民用航空运输和服务能力.................................19第四节建设体系完善的物流网.............................................19II第五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创新汉江”...........................20第一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第二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21第三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22第四节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24第五节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26第六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幸福汉江”...........................26第一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6第二节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27第三节提升城市品质.............................................................29第四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30第五节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31第七章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开放汉江”...............................32第一节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2第二节拓展国际交流合作.....................................................33第三节深化国内区域合作.....................................................34第八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活力汉江”...................................35第一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35第二节创新产业协调发展机制.............................................37第三节建立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38第四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39第九章组织实施...........................................................................401前言汉江全长1577公里,为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通道自古以来是联接西北与华中的重要纽带,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推动汉江流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现代化迈进,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南阳市全境及洛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的部分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荆门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全境及随州市、孝感市、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1。规划面积19.16万平方公里,2017年底常住人口444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24万亿元。本规划是指导上述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8—2035年。1本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南阳市全境,洛阳市栾川县、嵩县,三门峡市卢氏县,驻马店市泌阳县;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荆门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全境,随州市曾都区、随县,孝感市孝南区、云梦县、汉川市、安陆市、应城市,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汉南区;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共84个县(市、区)。2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特点生态地位重要。汉江生态经济带处于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和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域,拥有秦巴山、伏牛山、桐柏山、大洪山等重要生态屏障,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保持最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一,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区位优势独特。该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桥梁,具有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枢纽功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态势良好。该地区农业基础良好,是我国传统的粮棉油渔生产基地。汽车、机械、化工、电子、轻纺、食品等工业蓬勃发展,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文化底蕴深厚。汉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拥有武当山、明显陵、张骞墓等世界文化遗产,汇聚了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第二节主要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迫切,经济发展与生3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小清河、唐白河、竹皮河等支流水污染严重,汉江中下游因来水减少水环境自净能力下降。水运水利设施有待完善。汉江航道部分河段枯水期通过能力不足,港口规模较小、功能较弱、配套能力不强。汉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尚不达标,杜家台等分蓄洪区和分洪民垸续建配套及安全工程还不完善,丹江口库区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繁重。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汉江流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传统农业比重偏大,工业技术含量偏低,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大,经济外向度低,开放合作平台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展较快,上游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上下游间没有形成协同发展格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中下游地区的55%左右。截至2017年底,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还有160多万贫困人口。第三节重大意义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有利于保护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安全;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统一融合,形成上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新格局;有利于发挥区位、生态优势,推动中部4地区崛起;有利于实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联动,促进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围绕改善提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围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美丽、畅通、创新、幸福、开放、活力的生态经济带。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形成节约资源和5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把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点面结合,纵横联动。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充分发挥武汉、襄阳、南阳、汉中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上下游协同、左右岸配合、干支流联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动流域发展迈上新台阶。——以人为本,富民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提升能力、创造财富的机会,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二节战略定位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综合治理,加快中下游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汉江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功能,完善防洪减灾体系,6进一步加强水利水运设施建设,着力打通汉江水脉,促进内河水运转型发展,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保护性开发提供示范。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跨省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区域合作水平和层次的新跨越,为区域互动合作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牢牢抓住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把汉江流域打造成绿色发展的先行区。第三节空间布局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托综合运输通道,着力完善城镇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两区、四轴”的空间开发格局。两区。以丹江口水库大坝为界,划分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汉江中下游地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强化主体功能区空间管控,加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依托节点城市和产业集聚区推进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升级,维护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安全。汉江中下游地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强化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联动,提升汉江流域整体发展水平。7四轴。依托主要运输通道和重要节点城市,构建“丰”字型的重点发展轴线。——沿汉江发展轴。依托汉江水道,发挥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襄阳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协同利用岸线资源,加快滨水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有序发展临港产业,推动经济溯江而上梯度发展,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线。——沿武西高铁发展轴。依托武西客专,加强沿线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商洛等城市的联动发展,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强旅游业的合作发展,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主轴线。——沿沪陕高速发展轴。依托沪陕高速,发展壮大南阳、商洛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推动沿线中小城市发展,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打造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新轴线。——沿二广高速发展轴。依托二广高速,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绿色食品等产业,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南北联动的纵向轴线。8汉江生态经济带空间开发格局示意图第四节发展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化,丹江口水库水质优于Ⅱ类标准,汉江干流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支流及重要湖库水质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目标;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文化软实力增强,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9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宜居宜业的生态经济带全面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17年2025年资源环境丹江口水库水质达标率(%)100100汉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7.4100主要支流水质达标率(%)85.1100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7]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6]森林覆盖率(%)51.552.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县城以上91.6100建制镇46.6≥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县城以上90.5≥98建制镇35.2≥72经济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2.0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725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7≥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0.348民生福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164338300城镇登记失业率(%)3.2<4.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4≥9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4.4≥90注:[]内2025年指标为累计数。10第三章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重点保护和修复汉江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水资源,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走廊。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格局沿江绿色保护带。以沿汉江干流堤岸最高洪水水位线为界,向陆地延伸30米为河流保护区,禁止布局非水利建设项目;向外延伸300米(城区100米)为岸线保护区。建设沿干流生态林带,连接陆生生态系统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构筑具备防洪、血防、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净化等多种功能的沿江综合植被防护体系。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范围包括秦岭(含伏牛山)、大巴山、神农架、丹江口库区等亚热带北部和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带。大力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加强朱鹮、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红豆杉、紫斑牡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抢救性保护。坚持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长防林建设,促进植被恢复,维护生态系统,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大洪山、桐柏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范围包括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等水源涵养功能区。全面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封山育林和水源涵养,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11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第二节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湖库与湿地生态修复。将丹江口库区、瀛湖、南湖、白河、长湖、漳河水库等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实施退耕还湖(湿)、滨河(湖)生态建设等工程。加强汉江流域河岸带和丹江口库区库滨带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持河流、湖泊、水库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保护恢复以鱼类资源为重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加大大鲵等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分层次划定水域和沿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加快推进全流域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和河流湿地修复工程,实施河流生物廊道联通工程。开展重要水生物种资源及其关键栖息场所等调查监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加强湿地示范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建设。推进江湖连通和灌江纳苗,促进江湖动态联系,修复水网生态平衡。加强水土保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在人口相对集中、坡耕地较多、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采取坡面整治、沟道防护、水土保持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对25度以下的缓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在秦巴山、伏牛山、桐柏山、大洪山等适宜地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强汉江干支流两岸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修复,积极开展森林公园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对丹江口库区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其他地区25度以上非12基本农田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强化林草植被保护和恢复,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大力实施山区绿化、平原绿化、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乡村绿化,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和城乡绿色生态网络。有序利用岸线资源。统筹规划汉江岸线资源,确定最低自然岸线保有率,明确自然岸线区域,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严格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合理划定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边界。科学把握不同功能定位的岸线开发节奏和开发强度,严格岸线开发项目审批程序。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码头布局,加强非法码头整治。完善岸线监管机制,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管理,依法整治违规违法、乱占滥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第三节严格保护一江清水严格防治工业点源污染。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落实企事业单位环保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污,落实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和其他各项环境管理要求。落实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行业环境准入门槛,严禁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落户,依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关闭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和生产线,专项整顿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引导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发展,推进工业集聚区水污染自动在线监控和集中治理处置,实现达标排放。加强尾矿库专项治理。1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推动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调整地下水易受污染区的种植业结构。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依法划定汉江干支流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关停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置。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进行网箱养殖。严格防控船舶港口污染。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推广应用低排放、高能效、标准化的节能环保型船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在港口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接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加快汉江干支流沿线现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推进移民搬迁沿江沿河集中安置点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农村河塘整治。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因地制宜采用城镇污水管网延伸、村庄集中处理设施、分户处理设备等处理方式,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填埋、焚烧处理等设施共建共享,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污染严重水体清单管理,加大对劣V类水质河流及城市黑14臭水体的综合治理,汉江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20年前消除黑臭水体。加强水质监测。全面开展汉江干支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等水质监测。加快推进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实时监控水质状况,实行环境监测信息网上公开,强化省、市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管理。第四节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制定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优化沿江、沿河取水口和排污口的布局,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开展水资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建立沿江、沿河、沿湖水资源保护带和生态隔离带,在水源保护区设置明显的地理界标、警示标志等设施。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一切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到2020年,丹江口水库和汉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控制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加快建立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做好城市新建城区、重大产业布局规划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汉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统筹协调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引江济汉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展引江15补汉工程前期研究,提高商洛、汉中、鄂北、鄂中丘陵等重点干旱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稳步推进大中型水库、流域区域调水和沿江城市引提水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实现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备用水源全部具备供水条件。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再生水利用水平。继续做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强化城镇节水,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20年汉江流域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加快推进汉江堤防加固工程,加强洲滩民垸管理,完善分蓄洪区续建配套和安全建设,加强汉江水库群联合调度,全面提高汉江干流防洪供水能力。积极推进汉江重要支流重点段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流域防洪薄弱环节。加快重点涝区以及重要湖泊水利综合治理,完善湖泊、农田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大中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依法落实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快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16气象、水情预警预报系统,实现科学调度。第五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土壤修复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加快水泥、化工、有色等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综合防治。在资源有保障的条件下,有序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和“煤改电”工程建设。推动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钢铁烧结机脱硫改造、水泥脱硝改造、平板玻璃天然气燃料替代及脱硝改造。实施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机动车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和在线监测,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实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有效修复污染土壤。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以江汉平原为重点,加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力度。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土壤污染分类防治…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