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评技术方案及各项管理制度

766
0
2018-10-27
简介
项目组成员职责分工一、咨询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1质量控制的流程、体系和思路1.1.1质量控制流程1.1.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1.1.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思路1.2建立三级审核制度1.2.1三级审核制度的主要内容1.2.2三级审核的主要内容1.3各级审核人员的质量责任1.3.1各级审核人员的质量责任处理1.3.2质量管理的原则1.4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1.5质量控制方法1.5.1保证全面、完整、真实、准确的工作底稿1.5.2坚决落实三级复核制度1.5.3保证参与项目人员素质1.5.4内部监督检查办法1.5.5正确处理好与委托方及其他各关联方的关系二、后续服务的安排2.1缴纳选聘代理服务费用1.2签订咨询服务协议1.3接受委托项目咨询服务1.4提交成果文件及资料归还1.5项目完成后的持续服务保密制度项目组成员职责分工项目评审组设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一名,***担任。项目部下设审核小组和编制小组。审核小组由**任组长,编制小组由**任组长。(1)项目经理职责1)负责与委托方相关负责人联系沟通,及时汇报项目进展工作;2)负责与设计单位、咨询公司、甲方等单位联系、沟通、协调。3)负责与公司质量控制部、行政事业部、财务部及主管副总经理对接,4)协调项目部各咨询小组的工作;5)随时掌握咨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项目组成员职责分工一、咨询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1质量控制的流程、体系和思路1.1.1质量控制流程1.1.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1.1.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思路1.2建立三级审核制度1.2.1三级审核制度的主要内容1.2.2三级审核的主要内容1.3各级审核人员的质量责任1.3.1各级审核人员的质量责任处理1.3.2质量管理的原则1.4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1.5质量控制方法1.5.1保证全面、完整、真实、准确的工作底稿1.5.2坚决落实三级复核制度1.5.3保证参与项目人员素质1.5.4内部监督检查办法1.5.5正确处理好与委托方及其他各关联方的关系二、后续服务的安排2.1缴纳选聘代理服务费用1.2签订咨询服务协议1.3接受委托项目咨询服务1.4提交成果文件及资料归还1.5项目完成后的持续服务保密制度项目组成员职责分工项目评审组设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一名,***担任。项目部下设审核小组和编制小组。审核小组由**任组长,编制小组由**任组长。(1)项目经理职责1)负责与委托方相关负责人联系沟通,及时汇报项目进展工作;2)负责与设计单位、咨询公司、甲方等单位联系、沟通、协调。3)负责与公司质量控制部、行政事业部、财务部及主管副总经理对接,4)协调项目部各咨询小组的工作;5)随时掌握咨询服务进度,及时组织协调公司内部资源,确保咨询服务进度;6)组织项目重大咨询服务问题的研讨并制定最终解决方案;7)负责重大问题及争议问题的汇报、沟通及解决;8)负责该项目的总体指导、跟踪、复核及过程控制9)负责成果文件的审核及签认,对咨询服务成果文件的质量负责。(2)各专业组长职责1)经项目负责人授权与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咨询公司相关专业管理人员联系沟通;2)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咨询服务工作;3)组织编制各自专业工程咨询服务计划,并按批准后的计划实施各自专业的咨询服务工作,检查、指导各专业咨询服务成员的工作;4)按委托方的安排与各有关单位等进行沟通;5)负责专业争议事项的解决;6)对本专业组成员咨询服务质量进行一级复核,对本专业咨询服务成果数据负责。7)配合项目经理完成社会稳定性风险咨询成果文件;(3)各咨询小组成员1)承担专业组长分配给本人的具体项目咨询服务工作;2)审查项目相关资料,包括立项、环评、土地以及相关记录、照片、录相等;3)负责本专业实际完成调查、走访等工作;4)负责将咨询服务情况向专业负责人汇报,完成专业初步咨询服务成果。5)负责本专业档案资料的整理及归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有两点:1、风险点辨识与科学测量难社会稳定风险源于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机制逐渐失效,而新的社会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社会稳定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历史的因素和现实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和政策、法律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风险点既有群众的利益诉求过高所引发的,也有现有的政策、规章和法律滞后于中现实发展的原因,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诱发的。此外,社会稳定风险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政府的公信力对风险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地方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如果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无论地方政府出台的重大项目或重大政策具有多大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民众都会提出质疑。因此,在决策和政策出台前,就需要界定利益相关方,充分运用问卷调查、民意测验、听证会、专家咨询、访谈等多种形。2、公众参与难公众参与是社会良治的基础,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众参与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必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评估质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众参与存在以下困境:公众参与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的刚性规定。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公众参与逐渐成为热门的政治话语和行动。然而公众参与在法律上还没有得到更多的支持,致使现在公众参与困境广泛存在。就我国目前而言,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还未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也未形成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缺乏内在刚性拉力,致使公众参与乏力,效果不明显。2)社会公众与政府人员对公众参与的内在性需求低。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政府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既是承担评估风险的委托主体又是评估风险的执行主体,对公众参与风险评估的需求较低。3)社会组织与第三方评估组织参与评估的权力有限。公众参与存在不同的参与主体,其利益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益需求也有所不同。在许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往往是单个人参与,没有形成组织参与,这种势单力薄的个人参与,其意见难以发挥作用。4)公众参与渠道有限与参与方式陈旧影响参与效果。破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点和难点的对策措施基于对我国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分析思考,我们提出以下对策措施:1、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深刻理解“稳评”的意义各级领导必须清醒认识“稳评”工作的意义重大,高度重视“稳评”工作,才能真正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这是有效落实“稳评”,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应评尽评,刚性执行,强化推进“稳评”程序将“稳评”作为重大决策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做到应评尽评,评估过程中严格按照“合法合理、科学民主”的原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深入调查研究,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征求意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论证,确保评估工作全面、客观、准确,使评估结果科学、合理、有效,对重大事项决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分为:法律法规收集及资料整理、实地踏勘及公众参与、风险识别及评价三个过程。(1)法律法规收集及资料整理。对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项目的“设计方案”及既有各项审批文件、会议纪要等资料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和统计,对建设项目的现状情况、建设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技术标准及施工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对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综合分析。(2)实地踏勘及公众参与。到项目所在地以及项目选址周边进行现场走访,了解项目相关的工程进展、工作内容等情况,收集相关单位对本项目在社会稳定方面给予的意见与建议。同时走访调研周边居民,并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踏勘,对工程项目有较为直观的认识。(3)风险识别及评价。在以上基础上,分别对重大事项前期准备期、建设实施期、运营期几个阶段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而后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进行了风险指标的确定与评价、风险可能性分析、风险发生后果分析等,确定潜在各项风险等级,综合分析评估重大事项实施的综合社会稳定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与建议。3、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切实提高“稳评”质量高质量的“稳评”结果是确保企业科学决策的前提,而“稳评”工作不仅仅是评估者态度问题和评估程序问题,更是专业知识,评估技能和经验的积累。很多评估项目涉及不同领域的业务知识和以及不同素质的利益群体,多种诱发稳定风险的元素都对“稳评”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稳评”工作小组和参与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更加了解和掌握相关“稳评”的业务知识和评估方法,提升“稳评”技能等切实提高“稳评”质量。4、科学决策,有效处置,合理运用“稳评”结果“稳评”结果是重大事项审批和决策的依据之一。重大事项决策机构要以“稳评”结果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真正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做到防患于未然。一、工作标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在做出决策、制定政策、出台改革措施、建设工程项目、举办重大活动等事项实施前,对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进行先期调查、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化解存在的风险,保证事项的顺利实施。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强化“发展是要务,稳定是责任”的理念,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工作标准:(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的各项惠民政策,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必须充分听取涉及利益群体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评估工作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二、工作方法根据项目情况确定评估领导小组,明确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进度、工作方法和要求,拟征询意见对象及方法,风险评估报告大纲。(一)、收集审阅相关资料1、认真审阅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风险分析篇章;2、收集需要补充的相关资料;3、审阅拟建项目的前期审批文件;4、相关的规划与标准规划;5、审阅和补充同类或类似项目的风险评估资料;6、其他所需资料的收集。(二、)充分听取意见(包括调查、核实意见)1、评估主体根据审阅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需要直接开展或者要求项目单位开展民意调查。2、通过公示、走访、座谈会、调查表等形式,当面听取意见。充分考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合理诉求,确保收集意见的真实性和全面性。3、为民解忧解困,表达真实意见。(三)全面评估论证1、重点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论证。2、对风险分析的内容和程序、评估方法、识别的风险、反应的意见、提出的防范和化解措施、评判的等级、分析篇章等进行全面评估论证。3、采取全面调查和重点核查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经验预测与科学预测相结合,对社会风险程度和相关风险可控程度进行全面评估论证。(四、)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判标准和指标体系,按照国家发改委《暂行办法》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诉求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确定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高、中、低等级。编制评估报告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一)基本情况:1、项目概况(包括社会环境状况);2、评估依据;3、评估主体;4、评估过程和方法。(二)评估内容1、风险调查评估和各方面意见采纳情况;2、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评估;3、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4、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的确定。(三)评估结论1、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3、拟建项目的风险等级;4、主要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5、根据需要提出应急预案和建议。(四)附表、附图、附件三、时间安排(1)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项目相关情况。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公示公告、实地勘察、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召开座谈听证会等形式,了解并掌握项目的相关情况,为预测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2)缜密分析预测,准确评估风险。根据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程度及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调研论证,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逐项缜密分析预测,明确评估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专家咨询、实地勘察、公示公告、专题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和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的合理诉求。必要时,由项目建设方牵头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周边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以及群众代表参加,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听证会。重点分析评估群众、利益相关方的真实心态、接受程度以及项目实施后可能引发事态的防控能力的评估,并提出对策意见。并对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力求准确判定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3)制定维稳预案,落实维稳措施。针对预测评估出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较大隐患,研究制定预防和处置工作预案。应充分体现周密、具体、可靠的原则。主要内容:第一步: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其联络方式;第二步: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第三步:制定维稳工作考评细则和对因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而酿成影响稳定重大问题的责任查究办法。(4)划分风险等级,提出有效建议。评估机构在对科学分析预测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做出风险等级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提出实施建议。风险等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四级为无风险,三级为风险较小,二级为风险较大,一级为风险大。对群众欢迎、条件成熟、无稳定风险或稳定风险较小,经采取相关措施可以化解的,提出可以实施的建议;对群众和相关利益方有异议的,有一定稳定风险且一时难以化解的,提出暂缓实施或部分实施的建议,待条件成熟后再予实施;对矛盾隐患集中、稳定风险大、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的,提出不予实施的建议。(5)编制评估报告,主动化解矛盾。科学评估分析论证意见,起草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对该项目涉及到的相关情况;预测评估情况;预防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较大问题的工作预案;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综合评价或建议、意见及其主动化解的情况。评估机构对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稳定风险事项进行分析预测,特别是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涉及对象、范围、反映的问题和激烈程度作出综合判定,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6)审查评估报告,建立备案制度。评估机构在评估结束后,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严格审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形成后,报送当地维稳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当地维稳办领导小组审核《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审核通过进行备案。(7)坚持全程跟踪,实行动态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经分析评估付诸实施后,建设单位要不间断地听取相关群众意见反映,及时发现新风险隐患,跟进对策措施,确保评估事项顺利推进。一、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特别是以下方面实施项目建设时,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应评尽评”。1、规划编制方面。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其他重要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重大调整。2、社会管理方面。教育医疗、卫生计生、交通管理、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用事业管理及其他涉及到较多利益群体的行业政策调整等。3、民生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保障、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促进劳动就业等政策的出台或调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4、社会服务方面。水、电、气、热、物业服务管理等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重要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出台或调整等。5、城市建设方面。城乡一体化建设涉及的住房保障拆迁补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重点棚户区改造、居民安置等政策的重大调整等。6、改革改制方面。国有企业较大规模的重组、改制、产权转让、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事业单位较大规棋的改革改制、合并、撤销等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调整、人员分流安置、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较大范围劳动关系变更等事项。7、“三农”问题方面。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涉及农村土地或林地经营权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集体资产管理以及村务管理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三农”政策和改革措施以及城镇化建设政策的制定和重大调整。8、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若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内容(一)合法性评估。事项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经过周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二)合理性评估。事项是否符合本地区、本系统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是否考虑到地区间平衡性、社会稳定性、发展持续性,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统筹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群体的需要,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可行性评估。事项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特别是涉及利益群体的意见,相关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时机是否成熟;(四)安全性评估。事项是否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第五章评估程序第八条国家、省、市、县决定的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组织开展自评,掌握基本情况。事项主管部门在事项实施前,进行事项自评工作。主要是了解事项所涉及的范围、利益群体等有关情况,并收集相关文件、法律法规、资料等,对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预测。(二)明确评估任务,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的事项,建立专门评估工作机构,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涉及群体、民俗习惯、民族特点、宗教信仰等情况,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任务。(三)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民意。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所涉及利益群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掌握群众对评估事项的反映和评价。(四)缜密分析预测,客观评估风险。客观真实的评估事项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可能引发矛盾冲突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等进行预测。(五)形成评估报告,及时反馈结论。镇党委、镇政府在进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包括大量事项基本情况、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预测、风险化解处置意见、稳控措施和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评估报告。(六)组织评估论证,正确进行决策。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或可能引发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事项,应不准予实施;对虽符合群众利益,但超出群众当前承受能力的,应暂缓实施;对符合群众长远利益,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可以控制的,应进一步完善后分布实施;对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群众支持拥护,稳定风险较小的事项,应准予实施。(七)加强风险管控,及时化解矛盾。对事项实施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镇党委、政府要及时沟通,制定相应预案,做好风险控制和化解工作。评估工作程序一、制定评估工作方案确定评估领导小组,明确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进度、工作方法和要求,拟征询意见对象及方法,风险评估报告大纲。二、收集审阅相关资料1、认真审阅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风险分析篇章;2、收集需要补充的相关资料;3、审阅拟建项目的前期审批文件;4、相关的规划与标准规划;5、审阅和补充同类或类似项目的风险评估资料;6、其他所需资料的收集。三、充分听取意见(包括调查、核实意见)1、评估主体根据审阅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需要直接开展或者要求项目单位开展民意调查。2、通过公示、走访、座谈会、调查表等形式,当面听取意见。充分考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合理诉求,确保收集意见的真实性和全面性。3、为民解忧解困,表达真实意见。四、全面评估论证1、重点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论证。2、对风险分析的内容和程序、评估方法、识别的风险、反应的意见、提出的防范和化解措施、评判的等级、分析篇章等进行全面评估论证。3、采取全面调查和重点核查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经验预测与科学预测相结合,对社会风险程度和相关风险可控程度进行全面评估论证。五、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判标准和指标体系,按照国家发改委《暂行办法》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诉求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确定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高、中、低等级。六、编制评估报告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一)基本情况:1、项目概况(包括社会环境状况);2、评估依据;3、评估主体;4、评估过程和方法。(二)评估内容1、风险调查评估和各方面意见采纳情况;2、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评估;3、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4、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的确定。(三)评估结论1、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3、拟建项目的风险等级;4、主要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5、根据需要提出应急预案和建议。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其篇章编制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政策性文件;(二)项目单位的委托合同;(三)项目单位提供的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和风险分析所需的必要资料。(四)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五)其他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29日修正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4月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2015]第9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2010]第39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1996]第77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2015]第31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主席令[2010]第34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69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12月修订)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12月27日修订)15.《环境保护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环办[2012]67号)16.《信访条例》(国务院令[2005]第431号)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19.《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2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办发〔2012〕2号)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5号)22.《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中办发[2004]33号)23.《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民政部令[2010]第39号)2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二、地方法律法规及规划1.《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第126号))3.《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2012]第120号)4.《山东省信访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5](105号))5.《山东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204号)6.《山东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规程》(鲁政办字〔2015〕74号)7.《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年5月27日修订)8.《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0年10月26日)9.《山东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201号)10.《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2004年7月30日修订)11.《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1月23日修订)12.《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13.《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鲁发改投资[2014]471号)14.《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7月22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5.《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6.《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三、技术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一、咨询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我公司至成立以来,以咨询服务的质量控制为核心,以机构的全面质量控制为基础,以外部监督检查为补充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控制流程、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一整套完整质量控制体系的方法论、制度、流程、类库及标准模板文件的积累和不断完善,我公司质量控制成熟度已进入到可量化控制水平及持续化控制的水平。1.1质量控制的流程、体系和思路1.1.1质量控制流程项目质量控制流程图1.1.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利用PDCA闭环式质量管理循环,不断提升管理质量。(1)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并结合项目运行过程,配置恰当的资源,执行规范的审核程序,以实现质量目标。(2)围绕质量目标通过使用资源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项目运行的各阶段实施连续有效的全面质量控制。(3)质量策划:依据审核质量要求,为提供最终结果建立分阶段目标和实施计划。(4)实施过程:依据阶段特征和审核重点实施质量管理和控制。(5)检查:以客户对质量的满意程度,作为检查质量控制有效性…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