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易资讯> 行业百科

排气污染的危害

【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9 浏览次数:681
核心提示:在社会上有很多排气污染,例如汽车排放,企业烟囱排放等,而排气污染是指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引起的空气污染,主要的污染气体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微粒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为此要禁止乱排放。详细内容,请阅读全文!

在社会上有很多排气污染,例如汽车排放,企业烟囱排放等,而排气污染是指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引起的空气污染。主要有害气体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微粒等。因汽车燃油品种、汽车载重量、发动机性能、道路状况、气象条件等因素,其数量和种类不同。由于汽车的排气高度处于人的呼吸带,故排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0509.1

环境与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不仅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考虑和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条件。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世界各国,汽车污染早已不是新话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光化学烟雾事件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等城市多次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防治汽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

排气污染的危害

发动机使用化石燃料完全燃烧时,将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是实际上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可能完全燃烧,排气内会产生有害的污染物。目前,对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影响很大且已经被各国排放法规限制的汽车尾气排放物是CO、HC、NOX和微粒。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气体,严重危害人体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00-250倍,CO吸入人体后,会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严重阻碍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超过0.1%时,就会导致头痛、心慌等中毒症状;超过0.3%时,可在三十分钟内致人死亡。

碳氢化合物(HC)

碳氢化合物(HC)主要包括碳氢燃料及其不完全燃烧产物、润滑油及其裂解和部分氧化产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醛、酮、酸等数百种成分。烷烃基本上无味,它在空气中可能存在的含量对人体健康不产生直接影响。烯烃略带甜味,有麻醉作用,对粘膜有刺激,经代谢转化为对基因有毒的环氧衍生物。烯烃有很强的化学活性,与NOX一起会在日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形成毒性很强的光化学烟雾。芳香烃具有毒性且致癌,可以引起人体多处的病变,如白血病以及中枢神经和肝脏的损伤。醛类是刺激性物质,对眼粘膜、呼吸道和血液有害。

0509.2

氮氧化物(NOX)

车用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NO和NO2的总称,其中绝大部分是NO,在燃烧后期或排气过程中部分NO氧化成NO2。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本身毒性不大,但在大气中缓慢氧化成NO2。NO2为褐色气体,气味带有刺激性,吸入人体后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发肺气肿和心肌损伤。NO X还是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颗粒物(PM)

颗粒物(PM)的成分复杂,其危害的大小与粒径的大小直接相关,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危害越大,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被人体吸入后,会沉积在肺叶组织中,引起肺脏的病变。粒径在1微米以下的颗粒更容易沉积,而且能够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危害更大。

减少排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欧盟的环保专家认为,要减少汽车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危害,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城市交通政策,大幅减少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交,提倡自行车交通;同时,还应加速发展、普及环保型汽车,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依赖。要从根本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必须不断升级现有的发动机技术,同时增加清洁的替代燃料的使用量,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

0509.3

目前,降低排放的发动机技术可以分为机内措施和后处理技术这两种。机内措施主要是通过优化发动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控制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增压中冷技术等手段来降低有害排放物的产生。而后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尾气内的有害成分净化为无害气体。汽油机的尾气处理装置比较常见的是三效催化转换器。柴油机比较常用的后处理技术是NOx捕集技术(Lean NOx Trap,LNT)、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微粒捕集技术(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氧化催化技术(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其中稀混合气NOx捕集技术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主要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氧化催化技术和微粒捕集技术主要降低颗粒物的排放。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信息推送、随时随地查看不是事!

手机微信扫一扫查看易企询手机站,每日定时推送资讯信息、文库信息、招标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吧!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

重型柴油车、气体燃料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HJ857-2017重型柴油车、气体燃料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立即阅读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1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障梯次利用电池产品(以下简称梯次产品)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梯次利用企业及其他相关市场主体的梯次利用相关活动。第三条梯次利用企业应依法履行主体责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保障本企业生产的梯次产品质量,以及报废后的规范回收和环保处置;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采取易梯次利用的产品结构设计,利于高效梯次利用。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指导、协调工作。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依职责强化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监督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2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生态环境、商务、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协调做好本地区梯次利用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科技部支持梯次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引导产学研用协作,鼓励梯次利用新型商业模式创新和示范项目建设。二、梯次利用企业要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