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

339
0
2018-04-12
简介
我国批准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确定编制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确定工程分析对象、环境调查内容;确定工程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对策措施等技术内容。

文档内容部分截取

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Code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project20030328发布200307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HJ/T88—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00036北京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印刷厂印刷版权专有违者必究2003年3月第1版开本880×12301/162003年3月第1次印刷印张2印数1—5000字数72千字统一书号:1380163·072定价:2800元书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的公告环发[2003]17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环境管理,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为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由我局与水利部联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自2003年4月1日起实施。特此公告。2003年1月21日HJ/T882003ⅲ目次前言!!!!!!!!!!!!!!!!!!!!!!!!!!!!!!!!!!!!!!!!ⅳ1总则!!!!!!!!!!!!!!!!!!!!!!!!!!!!!!!!!!!!!!!1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24环境影响识别!!!!!!!!!!!!!!!!!!!!!!!!!!!!!!!!!!!3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46对策措施!!!!!!!!!!!!!!!!!!!!!!!!!!!!!!!!!!!!!67环境监测与管理!!!!!!!!!!!!!!!!!!!!!!!!!!!!!!!!!!78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9公众参与!!!!!!!!!!!!!!!!!!!!!!!!!!!!!!!!!!!!!810评价结论!!!!!!!!!!!!!!!!!!!!!!!!!!!!!!!!!!!!8附录A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内容和要求!!!!!!!!!!!!!!!!!!9附录B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提纲!!!!!!!!!!!!!!!!!!!!!10附录C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格式和要求!!!!!!!!!!!!!!!!!!12附录D地表水水质影响预测方法!!!!!!!!!!!!!!!!!!!!!!!!!!!24附录E生态影响评价方法!!!!!!!!!!!!!!!!!!!!!!!!!!!!!!31HJ/T882003ⅳ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确定编制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确定工程分析对象、环境调查内容。———确定工程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对策措施等技术内容。本标准是在对SDJ302—88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进行调整。———按水利水电工程类型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增加对策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的技术内容。———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评价、流域环境影响分析内容。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书HJ/T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1总则1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确定评价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统一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12本规范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13工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1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程序: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研究有关法规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调查、评价工程影响地区环境现状,预测、评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估算环境保护投资,给出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程序可适当简化。1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投资估算、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和评价结论等。16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水文、泥沙、局地气候、水环境、环境地质、土壤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人群健康、景观和文物、移民、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及因子的评价。17工程建设对流域造成较大影响时,应分析工程对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8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分为三级。评价工作等级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影响地区环境特征,按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等规定进行判定。19环境保护目标应包括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与保护区域应达到的环境质量标准或功能要求。110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工程概况211工程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a流域(河段)规划;b工程地理位置;c工程任务、规模与运行方式;d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e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f淹没、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g工程投资估算。1HJ/T882003212流域(河段)规划,应包括本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状况;说明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出标明工程所在位置的流域(河段)规划示意图。213工程地理位置,应包括工程所在流域(河段)位置、行政区划位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市)等)、交通位置、经纬度位置等。214工程任务和规模,应包括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水产、旅游等任务,说明工程规模、工程运行方式。21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应包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级别、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规模及工程特性指标,给出工程平面布置图。216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应包括施工条件、天然建筑材料、施工导流、截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及施工总体布置、施工总进度与工期,给出施工总布置示意图。217淹没与占地,应包括淹没处理范围、淹没和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及组成、工矿企业、城镇和专业项目设施等。移民安置规划,应简述移民安置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移民安置方式、去向地点以及恢复和发展生产、安排生活措施等。22工程分析221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a确定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影响方式与范围,污染物源强和排放量、生态影响程度;b主要采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文件的数据和资料,以及类比工程的资料。222工程分析应对下列作用因素与影响源,影响方式与范围,污染物源强、排放量与生态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关系:a施工:施工场地布置、料场、渣场、交通运输、机械设备运行、施工营地及人员活动等。b淹没、占地:淹没、占地范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物量变化等。c移民安置:移民安置方式、专业项目设施改建、城镇与工矿企业迁建等。d工程运行:水资源分布改变,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建筑物阻隔等。223工程分析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时段。224工程分析重点应为影响强度大、范围广、历时长或涉及敏感区的作用因素和影响源。23方案比选与环境风险分析231工程设计进行工程位置、工程规模、工程施工及工程运行不同方案比选,应对不同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对比分析,从环境角度提出推荐方案。232在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可能产生的重大环境事故,应分析环境风险性质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范管理措施。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31调查要求311环境现状调查,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调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312环境现状调查,应收集现有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313对重点环境要素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生态影响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价。32调查方法321收集资料:应收集现有的各种有关数据、分析报告及图件。322现场调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应到实地对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和测试。2HJ/T882003323遥感遥测:大范围的环境现状调查可采用遥感、遥测等方法。33调查范围331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为工程影响区域,包括施工区、淹没区、移民安置区、水源区、输水沿线区、受水区、工程上下游河段、湖泊、湿地、河口区等。332各环境要素及因子的调查范围应根据影响区域的环境特点,结合评价工作等级确定。34资料收集与调查内容341地形地貌与地质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地形特征、地貌类型;地层、岩性、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震烈度、岩体稳定、渗漏情况、矿产资源等。342气候与气象的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湿度、日照,风速、风向、雾日、无霜期和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等。343水文、泥沙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工程所在河段集水面积、水位、流量、径流量,含沙量、输沙量等。344水环境的调查应包括:工程所在河段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水温,主要供水水源地,主要污染源,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类别,施用农药、化肥的种类及数量;地下水水质状况及污染源。345大气环境调查应包括:危害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346声环境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噪声源种类、噪声级水平和声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应确定敏感目标位置与噪声源的距离。347土壤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土壤类型、理化性质与结构、分布及环境质量现状,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盐碱化及相关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状况。348水土流失调查应包括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类型等。349陆生生物与生态现状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分布;野生动物区系、种类及分布;珍稀动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受工程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级别、范围与功能分区及主要保护对象状况;进行生态完整性评价时,应调查自然系统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3410水生生物与生态现状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水域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鱼类区系组成、种类、产卵场;珍稀水生生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与分布、保护级别与状况等;受工程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级别、范围与功能分区及主要保护对象状况。3411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应包括:人口,民族,国内生产总值,工、农、林、牧、副、渔业情况,人均收入,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保护用地情况等。3412人群健康调查应包括: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病等。3413景观与文物调查应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温泉等,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等文物的保护级别、位置及保护现状。3414根据当地特殊情况和工程的特殊性,可确定相关的其它调查内容。35环境现状评价351应根据有关标准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环境问题。352生态现状评价应包括生态完整性评价、自然资源状况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353生态现状评价可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4环境影响识别41影响识别内容3HJ/T882003411环境影响识别应全面列出可能受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环境因子,识别工程对各环境要素及因子的影响性质和程度。412影响性质可分为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暂时影响与累积影响、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等。413影响程度可分为影响大、影响中等、影响小、无影响等。414应根据受影响的性质、程度筛选出重点评价环境要素及因子和一般评价环境要素及因子。42影响识别方法421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专家评判法、矩阵法和其它定性分析方法。422专家评判法,应由专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采取评判、记分等方法进行识别。423矩阵法应按行、列排出需进行识别与筛选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工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影响源,识别影响性质和程度。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51一般要求511预测和评价原则:a客观性原则。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应客观、公正、科学地预测和评价。b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环境要素及因子应进行详细、全面的预测和评价。c实用性原则。预测方法应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512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范围,应根据工程影响范围和环境要素特性确定。513环境影响评价制图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图件内容和比例尺应符合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管理要求。514环境要素及因子必须根据有关环境标准、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评价。对于尚无环境标准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可用有无工程的变化对比、环境背景值、阈值进行评价。52水文、泥沙521工程对区域水资源时空分配有明显改变时,应根据工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评价对环境的影响。522工程建设因拦蓄、引水、调水等改变河流、湖泊水体天然性状,应预测水文、泥沙情势变化,评价对环境的影响。523水库工程应预测评价库区、坝下游及河口水位、流量、流速和泥沙冲淤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524灌溉、供水工程应预测评价水源区、输水沿线区、调蓄水域和受水区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多沙河流供水工程应预测评价泥沙淤积的环境影响。525河道整治工程应预测评价工程兴建后河道流速、流向和泥沙冲淤变化对环境的影响。53局地气候531局地气候影响应预测气温、湿度、风、降水、雾等变化。532工程对局地气候有较大影响,应评价对农业生态、航运和生活环境的影响。54水环境541水库工程应预测对库区及坝下游水体稀释扩散能力、水质、水体富营养化和河口咸水入侵的影响。542梯级开发工程应预测对下一级工程水质的影响。543供水工程应预测对引水口、输水沿线、河渠交叉处、调蓄水体水质的影响。544灌溉工程应预测对灌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灌区回归水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545移民安置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546工程施工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4HJ/T882003547河湖整治、清淤工程应预测底泥清运、处置对水质的影响。548水温影响应预测水库水温结构、水温的垂向分布和下泄水温及对农作物、鱼类等的影响。55环境地质551大型水库应分析诱发地震的类型、地震烈度。552库岸和边坡稳定影响应预测滑坡、崩塌等及对环境的影响。553水库渗漏、浸没影响应分析周围地质构造、地貌、地下水位、渗漏通道,预测渗漏、浸没程度及对环境的影响。554灌溉、供水工程抽取地下水,应分析对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的影响。56土壤环境、土地资源561土壤环境影响应预测工程对土壤改良、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次生盐碱化、土地沙化等的影响。562工程淹没、占地、移民安置应预测对土地资源及利用的影响。563河道整治、清淤工程应预测底泥堆放或利用对农田的影响。57生态571生态完整性影响应分析预测工程对区域自然系统生物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的影响。572陆生植物影响应预测对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分布及演替趋势,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古树名木种类及分布等的影响。573陆生动物影响应预测对陆生动物、珍稀濒危和特有动物种类及分布与栖息地的影响。574水生生物影响应预测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重要经济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珍稀濒危、特有水生生物种类及分布与栖息地的影响。575湿地影响应预测对河滩、湖滨、沼泽、海涂等生态环境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576自然保护区影响应预测对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及保护区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577水土流失影响应预测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弃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造成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流失总量及危害。58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581大气环境影响应预测施工产生的粉尘、扬尘和机械与车辆燃油、生活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582声环境影响应预测施工机械运行、砂石料加工、爆破、机动车辆等产生的噪声强度、时间及对敏感目标的影响。583固体废物影响应预测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废料等对环境的影响。59人群健康591应预测工程建设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流行对人群健康的影响。592应预测传染病、地方病对移民和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593应预测传染病、地方病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影响。510景观与文物5101景观影响应预测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温泉等的影响。5102文物影响应预测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等的影响。511移民5111应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5112移民安置对土地资源、陆生生物、水土流失、人群健康等影响预测,应符合本规范562、572、573、577、591的规定。5HJ/T8820035113水库淹没涉及城镇、集镇、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应预测迁建对环境的影响。5114水库淹没涉及交通道路、通讯线路等专业项目设施,应预测复、改建对环境的影响。512社会、经济5121社会、经济影响应综合分析工程对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5122防洪工程应分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灾带来的污染扩散、生态破坏、疾病流行等。5123水电工程应分析提供清洁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5124灌溉工程应分析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作用。5125供水工程应分析增加城市工业、生活用水,对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和影响。513预测方法5131一般要求a应根据工程特性、环境状况,选用通用、成熟并能符合预测要求的方法。b可用量度值预测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应根据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标准,采取定量的方法;对难以用量度值预测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可采取定性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c预测方法可采用类比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生态机理分析法、图解法、图形叠置法、专业判断法等。5132数学模型法,应说明计算条件、公式、参数、数据、模型的修正和验证。数学模型法适用于能定量预测的水质、水温、大气环境、环境噪声、局地气候等环境要素及因子。5133物理模型法,可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与原型相似模型进行试验,预测有关环境要素及因子的影响。适用于无法采用数学模型预测,或对数学模型结果进行验证。5134类比分析法可根据已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定性或定量地类比分析拟建工程环境影响。选用类比工程应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相似的工程规模、特性和运行方式。类比分析法可预测局地气候、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人群健康等。5135景观生态学方法、生态机理法可适用于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生态完整性评价。5136采用图形叠置法可将地质、地貌、土壤、动物、植物、景观、文物等环境特征图与工程布置图叠置,预测影响的范围和程度。5137专业判断法可预测不易定量的文物、景观、人群健康影响。6对策措施61原则与要求611应针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对象、范围、时段、程度,根据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提出预防、减免、恢复、补偿、管理、科研、监测等对策措施。612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实施、保护和改善环境效果好的措施。613对策措施应包括:保护的对象、目标,措施的内容、设施的规模及工艺、实施部位和时间、实施的保证措施、预期效果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估算(概算)环境保护投资,并编制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62分项对策措施621水环境保护措施a应根据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防止水污染,治理污染源的措施。b工程造成水环境容量减小,并对社会经济有显著不利影响,应提出减免和补偿措施。c下泄水温影响下游农业生产和鱼类繁殖、生长,应提出水温恢复措施。6HJ/T882003d水库工程库底清理应提出水质保护要求。e水质管理应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及管理规划等。6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应对生产、生活设施和运输车辆等排放废气、粉尘、扬尘提出控制要求和净化措施;制定环境空气监测计划、管理办法。623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开采、土石方开挖、施工附属企业、机械、交通运输车辆等释放的噪声应提出控制噪声要求;对生活区、办公区布局提出调整意见;对敏感点采取设立声屏障、隔音减噪等措施;制定噪声监控计划。624施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应包括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废料处理处置等。625生态保护措施a珍稀、濒危植物或其它有保护价值的植物受到不利影响,应提出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和管理等措施。工程施工损坏植被,应提出植被恢复与绿化措施。b珍稀、濒危陆生动物和有保护价值的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或生境条件改变,应提出预留迁徙通道或建立新栖息地等保护及管理措施。c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有保护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栖息地、洄游通道受到不利影响,应提出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人工繁殖放流、设立保护区等保护与管理措施。d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及防治措施技术的确定,应按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对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应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其合理性。e工程运行造成下游水资源特别是生态用水减少时,应提出减免和补偿措施。f开展生态监测。针对生态保护措施中的难点提出研究项目规划。626土壤环境保护措施a工程引起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盐渍化、土地沙化,应提出工程、生物和监测管理措施。b清淤底泥对土壤造成污染,应采取工程、生物、监测与管理措施。627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应包括卫生清理、疾病预防、治疗、检疫、疫情控制与管理,病媒体的杀灭及其孳生地的改造,饮用水源地的防护与监测,生活垃圾及粪便的处置,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健全与完善等。628文物保护应采取防护、加固、避让、迁移、复制、录相保存、发掘等措施。629景观保护应提出补偿、防护和减免措施。6210工程对取水设施等造成不利影响,应提出补偿、防护措施。7环境监测与管理71环境监测任务711应监测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有关环境要素及因子的动态变化,制定环境监测计划。712应对工程有关突发性环境事件进行跟踪监测调查。72监测站点布设721监测站、点布设应针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影响的主要环境要素及因子设置。监测站、点应具有代表性,并利用已有监测站、点。722监测站基建规模和仪器设备应根据所承担的监测和管理任务确定。73监测技术要求731监测范围应与工程影响区域相适应。732监测调查位置与频率应根据监测调查数据的代表性,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定。733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7HJ/T882003734对监测成果应在原始监测数据基础上进行审查、校核、综合分析后整理编印,并提交管理部门。74环境管理741环境管理应列为工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并贯穿工程施工期与运行期。742环境管理的任务应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执行;环境管理计划的编制;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管理;提出工程设计、工程环境监理、工程招投标的环境保护内容及要求;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以及环境保护科研和技术管理等。743环境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应根据工程管理体制与环境管理任务确定。744大型工程宜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8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811减免工程环境不利影响和满足工程功能要求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措施、环境监测及研究措施所需的投资,以及对难以恢复、保护的环境影响对象采取的替代措施或给予合理补偿的投资,应列入工程环境保护投资。812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的项目应分为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环境监测措施投资、仪…
展开
收起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引用:

评论: